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
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
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
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
B.
作品写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
C.
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
D.
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
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2.
散文开篇,作者选择“
长城”
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5
分)
3.
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轻的鹰“
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这表明了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5
分)
4.
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
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
4
分)
C
、
E
(
A.
反衬的应是
“
鹰是
“
飞翔的精灵
”“
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
。
B.
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
D. “
对
……
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
在文中没有根据)(每对一项
2
分,每多答一项扣
2
分,扣完为止)
2.
(
5
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场景中,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使作者产生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仅仅是对于鹰,更是对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气概的深刻感受。(关键词:场景、象征、中华民族、联想、震撼或爆发,每个关键词
1
分,语句不通顺,扣
1—2
分)
3.
(
5
分)从文中可以看出,
“
轻的鹰
”
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
“
站稳
”
,它的目光
“
冷漠
”
,是缺乏
“
鹰
”
的情感;而
“
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
,
“
茫然
”
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知所措;
“
目光投向远方
”
,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关键词语:人工孵化、情感、未曾飞翔、向往、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最后一个词语是关键,
2
分,意思对即可)
4.
(
4
分)苍白、强烈、冷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却无法还击。这里,有对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关键词:愚昧、残忍、怨愤;奋飞者、同情,意思对即可,其中
“
怨愤
”“
同情
”
是关键,各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94251.html
相关阅读:《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