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杜甫在夔州》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4 题。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 客堂 ,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4
题。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

客堂

,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
……
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

(
《上白帝域二首》之一
)
。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
《负薪行》
)
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

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
《最能行》
)
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

晚节渐于诗律细

,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

颇学阴
(
阴铿
)

(
何逊
)
苦用心

。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

研揣声病、寻章摘句

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
1.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两项是

(
  
)
A.
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
B.
《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C.

晚节渐于诗律细



颇学阴
(
阴铿
)

(
何逊
)
苦用心

,说明杜甫晚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
D.
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E.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解析:
B
项说

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文中没有依据;
D
项,原文的意思是

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是说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答案:
BD
2.
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
(2)
有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
(3)
有的诗回忆了自己的青时代,还有一些诗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
3.
文章最后说

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

,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
(2)
夔州人民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
(3)
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
(4)
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
4.
第四段说杜甫

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

,你认为



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
答:

 
 
 

 


参考答案:
(1)



在注重于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
(2)
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中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88845.html

相关阅读:《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