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苦闷灵魂的呼声》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 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
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
3
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

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

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
5

18

写了《读
<
湖畔
>
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
4
隋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飙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

金粒

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

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

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

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
9
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
1 11月
7日
,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

转向

。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

现在

的生活,往往只

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

,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

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

。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

只管一步步走

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
1923

3
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8.
下列对朱自清

刹那主义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着它相当的位置,都有着它的意义和价值。
B
.不必思虑过多,只求取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C


刹那主义

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
.体现出一种

从小处下手

,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9.
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夹叙夹议,以时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

从小处下手

,不务空想,

只管一步步走

的人生信念的

转向

历程。
B
.朱自清写了当时
xt
《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出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
.第
7
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
.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能胜任教学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10.
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
3
分)
参考答案:
8. B(A
项的对应语句在第3
节,其余三项的对应语句在第6
节。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
往往只‘
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
,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
的不良现象,而主张“
从小处下手”
,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所以B
项中“
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理解有误。)
9
.B(
本题考查对评传内容的领悟和分析评判。B
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
引出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的原因是五四狂飙之后,社会依然“
黑夜漫漫,风雨沉沉”
等,而不是因为“
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
。A
项是对文章表达方法和行文思路的分析。C
项是对文章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概括。D
项是对朱自清职业形象和专业能力的推断概括。)
10.①
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②
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方向;③
工作不稳‘
,来去不定。(答对两点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81137.html

相关阅读: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