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
“
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
“
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
?
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
—
下子回到了少时
——
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
—
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
—
根白发
!
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
!
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
……
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
?
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
“
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
?”
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
!
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
?
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
?
是那些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
?
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
?
还是那件事
……
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
;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那一头美丽的黑发
?
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
“
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
我
—
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
—
染;这一染,居然轻许多
!
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
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
;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
——
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
!
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
“
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
?
孩童有稚嫩的美,青有健旺的美,你有中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
——
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
!
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
分
)
A
.全文以
“
白发
”
为线索,以
“
我
”
的心理变化为写作思路,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B
.
“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
”
,表达了
“
我
”
对黑发的赞美和对白发的憎恶,为下文写自己也参加染发作了铺垫。
C
.
“
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
”
说明人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故不要惊慌、掩饰,而应坦然面对。
D
.文章结尾段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
“
我
”
困惑解除后坦然、快乐的心里,并与开头段相呼应。
E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
2
)文章写
“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
”
的情景,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
“
我
”
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分)
(
3
)
“
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5
分)
(
4
)文章开始把白发比做
“
落叶
”
和
“
枯草
”
,后来又把白发比做
“
银丝
”
,这期间反映出
“
我
”
怎样的心理变化?请分条概括。(
6
分)
(
5
)结合本文和你的感悟谈谈你对
“
岁月
”
的理解。(
5
分)
(
1
):
B
D
B
项:
“
作铺垫
”
不正确,应
“
希望妻子永保黑发和对妻子出现白发的愧疚与伤感
”
。
D
项:没有夸张。
(2)
运用细节描写方法。表达了
“
我
”
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怕失去母亲之情。
(3)
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4)
(
6
分)看到母亲的白发,联想到地上的落叶,流露出一种惊恐、害怕的心理;看到妻子的白发,联想到枯叶,流露出惊讶、愧疚的心理;看到老者的白发,联想到
“
银丝
”
,体现了
“
我
”
羡慕、释然的心理。(少一点
2
分)
(
5
)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66803.html
相关阅读: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