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谈到自学,人们自然会想到爱迪生、高尔基、法拉第、华罗庚、瓦特、莱特兄弟、列宁、林肯等伟大人物的名字。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许多硕士、博士一生业绩平平,而这些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反倒成就卓著?奥秘就在于这些成功者善于自学,善于钻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尤其是初中数学,课本上大都没有生字和生词,学生容易读懂其内容,因此更容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数学教师要学生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也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无非是“预习——听课——作业(或实验)——复习——考试”,不少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机械地学习,难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全面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预习还可以搞清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产生渴望解决这些疑难的动机,带着问题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是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预习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别,增大思维量,锻炼自己把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因此,在预习中,学生一定要自己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找出要学的新知识与他们已有的哪些知识联系紧密,把握住要学的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应该怎样去理解。经过长期的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的能力。预习对已学知识而言是复习、巩固和运用的过程,对新知识而言是初步了解、认识的过程。

  二、加强自学中读书与思考的指导

  自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读书与思考,而且阅读是自学的核心。在自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死读书,读死书,不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内部消化,不把读得的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整理,就不能较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阅读是感知、理解、记忆、评价、创新书面语言的过程,是获取书本知识并增长内化吸收能力的过程。阅读能力不仅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记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书学习离不开思考,自学更离不开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思考。

  自学中的思考首先是归纳性思考,即把学得的知识按知识间固有的逻辑线索,整理归纳,分清知识的“主干”和“分枝”,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联系,进行联系性思考,考虑每个概念、定理间的关系,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

  三、系统化地整理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把知识系统化,是正确识记,保持记忆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不断地将新获取的零碎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存储和应用,所以,系统化地整理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数学知识由于其自身的系统性,所以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息息相关,掌握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

  首先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反复思考领会的基础上,理清各知识点的展开顺序,把这一顺序画出,用“→”表示知识的展开顺序图。

  在整理知识的展开顺序后,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概念深入研究,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并把它与其相邻近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其在整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从而整理出单元知识系统。

  四、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探索

  学会总结就是要学会做单元总结、全章总结、学期总结、专题总结,把已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条理化、系统化,并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学会探索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为基础,在阅读新内容前,抓住课题,按照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和内在逻辑的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探索,并对探索成果进行系统概括,然后,再通过阅读课文,交流讨论,进行补充和深化。

  学生只有通过总结,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情况、熟练程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查漏补缺,亡羊补牢,把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圆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积极地创造性思维,大胆地猜测,进一步探索,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对探索结果进行补充深化,自己发现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五、指导学生把自学与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提倡和强调。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主动探索,积极尝试、试验,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自学和探索、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这样,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豁然开朗,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就会终生难忘,一生受益。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自觉主动地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学习,坚持长期自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使自己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为自己能在社会中广泛涉猎、立足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张学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46698.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