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着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为军队搬运军火。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槛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的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织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一面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织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身为主人的妇人便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地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着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需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儿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印,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一九三一五月十日(本文有删节)
17
.文章的第一段写长街“寂寞”,其作用是什么?(
3
分)
18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
分)
19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着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20
.结合本文,联系小说《边城(节选)》,谈谈你对作家沈从文悲悯情怀内涵的理解。(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
.(
1
)开头说长街“寂寞”,引出下文长街“寂寞”的社会原因。(土匪为搬运军火抓走所有成男子,只剩下女人及其孩子);(
2
)与后文写长街并“不寂寞”形成对比;(
3
)点出了长街女人们生活的孤独、凄凉无助。(
3
分。
1
点
1
分,答出
3
点即给满分
18
.顺序: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从清早—中午—黄昏—夜里。
作用:脉络清晰,呈现长街人们一天的生活原貌;便于表现女人们日复一日地处于这种劳碌、寂寞、痛苦生活之中的情形。(
3
分。顺序
1
分,作用
2
分)
19
.(
1
)运用白描的手法(或场景描写),寥寥几笔描写出黄昏时街上的凄清以及女人们的孤单凄苦的情形。
(
2
)愉悦与寂寞形成反差,无奈的愉悦背后是寂寞的等待,表现出女人们的悲哀与凄苦。(
3
分。写出一点给
2
分)
20
.示例:⑴控诉军阀混战或土匪横行的乱世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或痛苦;
⑵理解、同情、关爱、怜悯那些凄凉无助(不幸)的人们;
⑶关注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生活,表现她们的美与善,饱含同情与敬意。
(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26923.html
相关阅读: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