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叫头
叫头,是剡剧界的行话,也就是起调。一声“
妹妹啊”
,曲调婉转,情意缠绵,那是李兰芬“
李派”
的叫头,风靡剡剧界已半个多世纪。
李兰芬台上演的是小生,风流倜傥,台下却是非常内向的人。
早在解放前,就有小报一直关注她。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她与搭档杨素娟因为一个男人闹掰了,结果各换了搭档,不再同台演出。
不久解放了,小报记者转行的转行,镇压的镇压,出逃的出逃,这事也就湮没无闻。
文革中她们都被打倒,受尽折磨。也曾有人让她揭发杨素娟,她只字未吐。可是杨素娟还是死了,死得很惨烈,喝药水自杀,煎熬三天,死不了,又从后阳台跳下,才算闭了眼。
文革后,众姐妹纷纷复出。独有李兰芬闭门谢客,不再上台。
她独居一院,莳花弄草,颐养精神。院中有一株梅花,每当最冷之时,幽然开放。尤其是雪夜,暗香浮动,清冽动人。李兰芬提灯绕行三圈,轻声哼唱——
妹妹啊!
她在等一个人。
不出半,这个人果然来了。她不是别人,正是杨素娟的女儿杨小娟。
今是杨素娟辞世十周,杨小娟正在筹办一场母亲的纪念演出。她想请李阿姨出山,压轴演出她们的代表作《梁祝·
楼台会)
。可是李阿姨已经封箱,她怕不答应,所以特地前来拜访。
李兰芬一口答应。她告诉杨小娟,这一声叫头“
妹妹啊”
,就来自她的母亲。杨素娟当有“
刘剧西施”
之称,李兰芬初入梨园,几次出了差错,都亏得杨素娟及时补台,生活中也是情同姐妹。后来二人搭档出演《梁祝》,本来只是念两声“
妹妹”
,而李兰芬偏是入戏极快也极深,情不能自已,脱口而出,添唱了“
妹妹啊——”
这个叫头。从此,成了“
李派”
的标志性起调。
演出当晚,李兰芬早早来到剧院,在后台“
默戏”
。搭戏的杨小娟就坐在她旁边,她怔怔地看着,说:你多像你妈!
说得杨小娟眼睛一酸。
《楼台会》的戏很热烈,李兰芬一出场就博得了满堂彩。“
妹妹啊——”
一声叫头,深情款款,让戏迷们过足了瘾。虽然有点老胳膊老腿,但是,演着演着,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李兰芬恍惚觉得是与杨素娟演对手戏。那时候,杨素娟也是这般模样,俊俏可人,惹人喜爱。本来,她们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可是一个记者走进了她们的生活。他先是围着自己转,她总是淡淡的,一起出去,也拉上杨素娟。结果,一路上,她没说几句话,全是杨素娟咯咯的笑声。
她对这个油头粉脸的人没好感。可是,她不放心杨素娟,怕她遇人不淑;几次劝说无果,然后就是彼此的害怕见面和见面后的无语……
那一黄昏,她听到了杨素娟惨死的消息,一口血涌了上来。
“
金鸡啼破三更梦,狂风吹折千叶莲……”
戏已经演到高潮。她已多没演戏,这会儿越演越烈,感觉浑身发热。杨小娟分明是杨素娟。素娟啊素娟,她眼睛发呆,心痛如绞。
当给她和杨素娟平反时,她只提了一个要求,冤有头债有主,是谁诬陷杨素娟了?
当她知道果然是他时,沉默了。
“
只道苍天佑良朋,满怀悲愤无处诉……”
她一口血真吐了出来。杨小娟没在意,因为戏演到这时,是有个吐血的动作。台下鸦雀无声,也没在意,反觉得李兰芬作为老艺术家,果然不同凡响,演得跟真的似的。
当嗓子卡住,又吐了两次时,杨小娟意识到出事了。
终于,李兰芬软倒在了舞台上,幕布匆匆拉上。
李兰芬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
李阿姨你没事吧?
好些没有?”
李兰芬拉着杨小娟的手,轻轻地说:“
小娟,对不起,我演砸了!”
“
没有,你太投入了,观众都掉泪了!”
实际上,这也是李兰芬的告别演出。从此,她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只能对着院中的那株梅花,默默吟唱。而关于那口真血,一时传遍了全城。
她缠绵病榻,经常梦见杨素娟,是解放前的杨素娟,穿着旗袍,款款向她走来……
杨小娟来看她,她屏退左右,喘着气,终于把真相告诉了她——
出卖她母亲的正是她的生父,也就是那个油头粉脸的记者。
“
本来,我想永远烂在肚子里,可这对你妈不公……”
临终之时,身边的人看到她的嘴一翕一张,仿佛在唱“
妹妹啊——”
(
取自岑燮钧同名小说,有改编)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李兰芬自从与杨素娟分道扬镳后,便低调做人,闭门谢客,不再上台演出,颇有俞伯牙因钟子期死而摔琴不弹的旷寞悲凉,让人读来唏嘘感伤。
B
.小说中两次写到李兰芬对着梅花低徊吟唱,作者别具匠心地安排这一场景,除暗寓李兰芬的梨园情结外,也幽婉地表达了她对昔日搭档的深切怀念。
C
.李兰芬一直在等一个人,这暗示着她始终在关心着杨素娟及其后人的情况,而她的等待也是为了能够见到杨素娟的女儿,从而慰藉自己几十的牵挂。
D
.当李兰芬求证到诬陷杨素娟的恶人就是那个油头粉脸的记者时,她沉默的原因是为好友的遇人不淑而痛心,也为自己终于没有被骗而暗自庆幸。
E
.小说以“
叫头”
为线索,串联起一对舞台姐妹花的爱怨忧欢,梅花、吐血、戏文等细节前后呼应,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2)
作品中李兰芬的形象有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6
分)
(3)
作品是怎样叙述李杨二人的恩怨史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6
分)
(4)
有人说,仅仅是一个舞台搭档,李兰芬却倾其一生深情怀念,也未免太过愚拙。如何对待搭档,也成为人们当今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请结合小说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
搭档”
的看法。(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1)(5
分)E 3
分;B 2
分;C1
分 (A“
闭门谢客,不再上台”
是“
文革后”
;C“
等一个人”
还在于向杨素娟的后人说明事实真相;D“
暗自庆幸”
错。)
(2)(6
分)
①
倾心艺术,能够创新。她演出时投入感情,而且自创一调。
②
知恩知德,情笃意深。她对搭档心怀感念,而且一生都视如己命。
③
眼光敏锐,善于识人。她早就发觉记者内心卑鄙,而且几十后得到了印证。
④
内向敏感,意气刚烈。她意识到好友对记者的好感,隐忧在心,在无法劝说的情况下,
两人决裂,几十后坚持追问,了解了真相。
(
每点2
分,三点即可。)
(3)(6
分)
①
以“
叫头”
串连,使叙事更加集中。
②
层层设悬,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
顺叙与插叙相结合,使文章时空交错,充满情致。
④
人物自叙与作者旁述相结合,使叙述更加灵活。
⑤
幻觉与现实交映,更利于情节的发展。
(
每点2
分,三点即可。)
(4)(8
分)
看法一:搭档不仅是事业伙伴,也是人生知己,与自己股肱相依,自当一生珍惜。(2
分)①
李兰芬初登舞台,多蒙杨素娟照顾,彼此的信任与关照是成为搭档的前提;②
李兰芬在与搭档的合作中,自创一调,深入人心,完美的搭档也是工作愉快和事业创新的契机和动力;③
李兰芬深怕好友误信小人,在无法劝阻的情况下,愤而决裂,也是源于保护和珍惜;④
李兰芬一生为此痛心,却更加深切地怀念友人,这正是中华民族重情义的美德体现。(
以上理由每点2
分,言之有理即可。)
看法二:搭档只是工作和事业中的一个合作者,为此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则未免有些自作多情。(2
分)①
事业伙伴和心灵知己毕竟是两回事,李兰芬因为对方的感情生活而意气用事,两人不再搭档,也阻碍了事业上的进一步发展;②
李兰芬对杨素娟的遇人不淑满怀担心,但最终也无法帮助友人走出灾难,足见搭档与心灵的知己仍有一定的距离;③
世事变幻和人生无常的不确定性,也要求人们只能把搭档看作是某段路途中的同伴,或许向前一转弯,有更好的搭档在等着你,而只钟情于一人,也太过幼稚和荒唐。(
以上理由每点2
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12223.html
相关阅读:节选自凯特?肖班《一小时的故事》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核》
《回家 [美]皮特?哈米尔》附答案
《杰克太太的救赎 》阅读答案
《琥珀手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