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题一向是高三复习的难点,加上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而探讨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常规解思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一日春光》(全国
I
卷)为例,演示一下笔者归纳的解题思路。笔者认为《一日春光》选文精致、考点较全、命题也极为流畅,比较适合常规解题思路的讲析。笔者先以简图的形式,简析一下这“三步曲”:
命题人设题的文本范围:局部与整体
第一步:确定范围
作者的行文思路:关键词、关键句、层次
【注释】此处关键词指表转折、表递进、表总分的词语;关键句指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层次指段落的组合关系,分为相并(并列与对比)、相承(承接与递进)与相属(总分与分总)三大类,尤其要注意的是作者行文角度的微调(个别到一般、具象与抽象)。
因果转换:题干之“问”与考生之“答”存在着因果关系。
第二步:明确转换
显隐转换:题干之“问”与考生之“答”具有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总分转换:题干之“问”与考生之“答”存在着相属关系
【注释】显隐转换,一般针对词与句子的由隐到显的转换,具体指把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暗示义等抽象义转换成具体义;也指由显到隐的转换,即从一系列具体义中概括出抽象义。
命题人设题的能力要求
第三步:定向作答
术语
常规答题格式
【注释】命题人设题的能力要求简分为理解能力、筛选能力、归纳能力、鉴赏能力。术语主要指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时的规范用语,术语应该由教师分类整理好。目前,报刊上对表达技巧的分类比较混乱,笔者以为可分为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与抒情手法四大类,这样易于学生辨别使用。
下面笔者结合《一日的春光》的解题,演示一下这“三步曲”,为节省篇幅不录选文材料。
【原题】 14
.“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
分)
【思路】
1
、确定范围。此题命题人从局部设题,但从作者行文思路来看,因第一段与最后一段通常具有总领与总结全文的作用,因而涉及第一段与最后一段的命题虽为局部设题却应从整体考虑。
2
、明确转换。此题涉及显隐转换,“吞咽春天”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需将比喻义转换出来。
3
、定向作答。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吞咽”意即“吞食”,通常指饿极之人得到美食时尽情进食的动作,用在此处结合全文应为对春天的尽情享受或欣赏。由此,也可以推出作者对春天的强烈期盼之情(饿极之人对美食的期盼)。
【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原题】 15
.“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
分)
【思路】
1
、确定范围。第一问,从命题人及作者的角度可推知当在(
2
)—(
8
)段,“我不信了春天”正是这一小层的总结句。第二问,问写法的好处或作用,如针对某一段(非开头结尾段)或某一段的某一处则属局部设题,其余则是整体设题,此题为整体设题,需结合全文作答。
2
、明确转换。第一问,由“果”寻“因”,也涉及显隐转换,“我不信了春天”为抽象情感,当从(
2
)—(
8
)段中找出具体原因。第二问,只需调动做题经验,确认术语(针对全文的术语)即可。
3
、定向作答。第一问,考查筛选、归纳能力。从第(
2
)、(
5
)、(
7
)段中可筛选归纳出要点。第二问,考查鉴赏能力,凡主观鉴赏题应确认运用了何种术语,并运用术语作答。本题隐含了一种答题格式,凡问好处或作用的,为保险起见,考生一般应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展开作答。
【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已经远引。欲扬先抑,突出了下文“一日的春光”。
【原题】 16
.“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
分)
【思路】
1
、确定范围。此题范围极易扩大,会错定在(
9
)—(
16
)段。从命题人角度看,属局部设题,但此题确定范围需知晓作者行文角度的微调,否则极易定错范围。范围在(
9
)—(
12
)段,因为(
9
)—(
12
)段写“海棠花”——具象,(
13
)—(
17
)段写“春”——抽象,可据第(
13
)段“春在眼前了”判断出作者的行文角度已由“海棠花”转到“春”。
2
、明确转换。因果转换、显隐转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07167.html
相关阅读: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