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①
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
“
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
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
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
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
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他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
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要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
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
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
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
分)
A.
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
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
第
②
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化,姿态万千。
C.
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
“
清凉散
”
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
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
“
小市民的窗槛栽花
”
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
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答案与解析】
AC
。
该题型是继
高考语文题才出现的选择题型,既考查学生们对全文内容和中心的整体把握,又要求学生对每一段落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两项有错。这道题
A
项中提到
“
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
”
,但是我们可以回到原文第一段中去探求,原作者提到
“
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
是独断是笼统的,所以作者对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是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后文提到
“
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
”
说明自然景物只是对人生和艺术产生了影响,并不是模仿。然而,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
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
C
项中提及
“
清凉散
”
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
实则不然,作者在第五段中最后一句提到:
“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
表明作者用
“
清凉散
”
的比喻是给利欲熏心的人开出一剂良方,希望通过山水自然,使得这些利欲熏心的人能够人性发现,人格能够得以净化。
16、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
分)
【答案与解析】
①
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
②
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
③
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该题型为概括题,最近几考查频率比较高,主要是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所以首先我们要定位材料范围,在原文中去找到答案。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就针对如果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进行论述,第二段第一句就指出
“
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
”
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欣赏山水自然就必须关注自然的变化,做一个有准备的欣赏者。接着第
4
段以及第
5
段意在表明现在很多人被世俗所牵累而无法感受山水之美,而第
6
段中提到我们这种庸人,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条答案。而最后一段中的最后一句,
“
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了。
”
意在说明我们要做到欣赏山水就必须保存我们的本性和天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03329.html
相关阅读: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