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挂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
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荼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妈妈盼望孩子快些长大,就说:“你快长吧,长大了好给我打酱油去!
”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
一到过,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张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孩子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如此,从元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
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
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第三,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荼于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闻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竞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
”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19
.文章的题目是
“
茶干
”
,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
“
连老大的生意经
”?(4
分
)
20
.简要概述连万顺茶干的特点。
(4
分
)
21
.文中说
“
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
,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
?(4
分
)
22
.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
(6
分
)
参考答案:
19
.作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了表现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
(2
分
)
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做充分铺垫。
(2
分
)
。
20
.一是要工序考究
(
或复杂或不马虎
)
;二是使用药料多;三是成品精致好看
(
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
)
;四是有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答对
1
条得
1
分,答对
2
条得
2
分,答对
3
条得
4
分
)
21
.虽然连老大只是—个普通正派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听的生活经历。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给人们树立了—个好的榜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分)所以作者还是写出来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
(2
分
)
22
.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的,探究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
(
或无奈
)
;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三是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
(
每条
2
分,意思对即可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83105.html
相关阅读: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