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
题。(共
15
分)
①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②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篥
(
音
bìlì
,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
)
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
“
春闺梦里人
”
了。
③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④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
(chì hòu,
?望敌情的土堡
)
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
“
中央之国
”
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⑤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⑥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
(
注:指长城
)
不再是?崎(
qīn qí
险峻
)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⑦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⑧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
V
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⑨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⑩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
(
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
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⑾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4.
阅读全文,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4
分
)
①
→
追溯(否定)长城的建造初衷
→
②
→
担心长城的今天开放
15.
结合上文,从内容上说说最后一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4
分)
答:
16.
文章使用了第二人称
“
你
”
来称呼长城,结合全文分析,使用这种称呼的好处。(不超过
150
字)(
7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4.
答案示例:
①
回想长城的战争历史
②
遗憾长城的惨遭践踏
评分:本题
4
分。每空
2
分。
15.
答案示例:
①
运用议论、抒情的句子,作者评价了长城的伟大,由此引发了民族自豪感。(
2
分)
②
写出了长城愿意接受异域殊方的开放精神、能承受开放冲荡的自信。(
2
分)
评分:本题
4
分。每个要点
2
分。
16.
答案示例
:
本文使用第二人称
“
你
”
来称呼长城,把长城拟人化,如同与一位老者面对面交谈,娓娓道来。对历史中的长城做出评价:
“
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
”“
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
”“
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
”
;又谈了对现实中长城的看法,
“
现在你敞开胸襟了
”
,认为中华民族只有放眼世界才能不断发展,显示了民族自豪感。用第二人称体现了作者对长城认知的不断变化,便于作者直接抒情。
评分:本题
7
分。写法本身作用
2
分,结合内容分析
2
分;结合内容谈作用
2
分;语言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62316.html
相关阅读:《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