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将探究活动引入数学课堂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探究性教学,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性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识别问题,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

  常言道:“学起与思,思源与疑。”“疑”是思维的起始,有疑问才有探究,有探究才能解决疑难。数学就是在不断探究中前进和发展的。那么面对数学这一门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来说,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呢?下面就谈一下本人在数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1.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例如:讲关于三角形全等“角边角”公理时,授课前,我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打成两块了,要到玻璃店配同样的玻璃,带两块去我嫌麻烦,带一块可以吗?带哪一块呢?”这一悬念的设置,使学生急于释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样,一堂课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动力

  就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讲,“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模式。教学的理念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想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那么就有必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讲用多边形拼地板这节课时,如果单纯地用机械的语言来给学生灌输,那么课堂会变得沉闷,毫无生气。于是我就假定装修一间房间地板需要两种正多边形搭配,材料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总共有几种搭配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在无形中调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兴趣小组,定期交流课题

  数学虽然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和发展的,但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为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我特意将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立的课题,定期在教室内进行交流,当你真正放开学生的手,放开学生的思维时,你才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他们应有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个问题指引着他们,数学在他们眼中,已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越嚼越有味了。

  4.增设“陷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教学比较枯燥,它注重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吸引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使他们愿意学.积极学,就要用数学学科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有目的设下“陷阱”,诱使学生进入误区,再引导其发现“上当”的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比如判断正误:

  4.1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4.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结果有一半学生掉进“陷阱”,学生一旦掉进“陷阱”,并在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出来,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将更为深刻。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愉快地巩固了知识,而且还教育学生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久而久之,利于学生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本质,找到正确答案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不要墨守成规,一定要放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挖掘事物的本质,用数学学科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和引领学生,将探究性活动引入数学课堂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35750.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