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面对数学新课程,老师们有许多困惑:新课程怎么教?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怎样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果教师对所授内容平铺直叙,那么势必会让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索然无味,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置身在有悬念所构筑的情境中,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效果。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认为“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回到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课堂教学中适当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代数式及其相关知识后,我提出了“售价问题”:商店出售一种瓜子,数量X与售价C之间的关系如下:
数量X(千克)售价C(元)
1000.9+0.05
2001.8+0.05
3002.7+0.05
4003.6+0.05
5004.5+0.05
表内售价栏中0.05是塑料袋的价钱。怎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呢?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步骤:1、模型构建:首先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特点,指出哪些是变化的,哪些又是不变的常量?其次思考当x为600、700、800……时,售价怎样?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组变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比例系数,最后建立售价c与数量x间的对应关系,即一次函数关系(公式):c=9/1000x+0.05,从而构建了数学模型.2、模型解释:让学生取不同的x值,计算得出相应的售价c,一方面巩固强化“求代数式的值”,另一方面,再一次渗透函数的对应思想,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和感悟公式的由来。3、模型应用:这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我教学的归宿,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本质。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形如“y=kx+b”的数学实际问题编写征集活动。
二、师生的感染。
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去塑造学生的情感。这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愿看到一旦被老师挑选后“不会”的难堪局面。他必定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弄懂每一处知识,会做每一道练习题,逐渐提高该学生的知识深度、宽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钻研教材的能力以及处理各类问题的应变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小组竞争,激发兴趣
提倡小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无论是哪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均在于为每一节课设置一种全新的、多样化的、合乎实际并贴近教学内容的“情境”,以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杨立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33157.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