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城关中学 刘仙民
我们知道,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不仅仅要加强理论的学习,更要把理论跟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完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创造高效课堂。因此,如何审视课堂这个主阵地成了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浅谈以下观点。
一、不要把“简单问题”变得“复杂化”。真实的教学不是为了迫使学生顺应,不在于刻意制造,而是顺应学生的学情,追求自然与简单有效。因为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的,不要为了追求表面文章,看上去有效,实则苍白,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领悟透所授知识,然后想办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简,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寻求解法。
二、不要将“学生会的”变成“不会的”。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考虑怎样组织教学才符合学生自然的认识规律。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不要使“通性通法”变成“难解笨法”。在数学教学中,倡导通性通法,但不能一味地、机械地强化某一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因为数学思想才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与提炼,才是适用于数学教学的通性通法。因此,教师应该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把“通性通法”教活,不可使“通性通法”变成“难以理解的笨法”。
四、不要将“导学”变成“灌输”。“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自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废止“填鸭式”的“灌输”教法,换之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主体精神,经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来获取知识。
当下,导学实施的过程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所授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自己全部包揽的讲,变成引导学生自己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己不该占用而占用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获取者。
五、不要把“教材”变为“教案”。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地迷信教材,照搬教材的设计过程,把“教材”当成“教案”,缺乏理性思考,造成了教学脱离实际,效率低下的现象。
总之,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因此,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无非是个例子。”这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摒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的新鲜素材,把它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教材才有生命力,我们教学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稿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25469.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