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优美的学科。数学图形具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和谐美;数学思维具有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灵活等独特的美;每一个数学定理,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蕴藏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怎样讲究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消除课堂语言障碍
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言语腔调过于成人化和书面言语化,更不要背教案、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反感,降低学习效率。
2.消除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在课堂交往中,教师要注意消除师生间在思想、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动机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心理障碍。
3.消除师生角色地位障碍
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以和蔼可亲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最好当"导演",以讨论的形式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学习兴趣更浓。
4.消除交往技能障碍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有很大差别,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不同层次的知识传授、设问答疑、习题训练等,让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这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
5.消除课堂结构障碍
较好课堂结构的是双向交往,有问有答,教师与学生还可以进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生生之间的交往是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究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仅要形成反馈回路,还要允许学生间彼此交往,互相学习。
二、充分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
数学课上,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友善的,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的课堂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后,我让同学们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并评选出名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又锻炼了其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真正做到所谓“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重视内部动机,也就是要重视知识本身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把学习知识当成获得某种报酬的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
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
自我观念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基本评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聪明,他就有一种力求显示自己才能的特点;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有上进心,行为就表现得富有竞争性;一个人认为自己正直,在行为上就表现得诚实、可靠;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聪明,在行为上就会回避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事物。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自我观念。
六、挖掘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信、自尊的良好品德。
八、尝试分层教学的形式
分层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主,小组或个别辅导为次的组织形式。划分小组时,以每次考核成绩为分层依据,但不以成绩作定论,兼顾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和学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对爱面子胆怯的女生,采取三两人或个别找一个优雅环境进行面教面批,这些人由她们自由组合。对基础较好兴趣较广泛的学生,适当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来充实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九、针对传统作业“一刀切”的现象,坚持分层作业,即把作业分成A、B、C三种难度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内外应通过各种健康的、富有激励性的自我观念来促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刘景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16190.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