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形式下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但是有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讨论式的学习,很大一部分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看似很热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本节教学进度,小组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还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那么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的几点感悟.
一、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师如果“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设置、具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合理搭配合作对象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各个小组之间就会参差不齐,单个小组之间的成员也很难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组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主要负责讨论合作的内容与进程;一名操作员,负责讨论内容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作出汇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恰当安排合作内容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向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内容,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探索和讨论的价值,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开放性.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便可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据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另外,还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以上等情景均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热烈的讨论,让学生自觉获取知识,这样记忆会深刻.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及时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缩小”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同时,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现场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指导,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应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还应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就能避免学生的盲目合作,学生的合作才更有效.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与同伴间优势互补的一种有效学习的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就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也就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03085.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