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庆华
【情景回放】
(课间。)
生(佳敏和莎莎):老师,请问这道题?(生递过来一份练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问“‘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师(读文):这篇文章大概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篇写人叙事文章??“皇颉”(颉)、“公子围”“王子围”“围”、“穿封戌”、“伯州犁”,这几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初步判定是专有名词,要么是人名,要么是地名,而专有名词是不需要翻译的??
生:老师,您就告诉我“上下其手”的意思就行了??
师:那你查查成语词典或者看看答案不也一样吗!你清楚题目里“从文中内容判断”这个要求吗?,直接告诉你什么意思是没有意义的??
(上课铃响??问题尚未解决。)
【授之以渔】
说实话,在语文学科日益被漠视的情况下,能有学生问问题是让语文老师十分欣慰的事情,并且佳敏和莎莎还不是本班的学生。但从上述案例中的师生交流过程看,学生的发问仍是就题论题,可见其语文学习是不得要领的。至少可以说,她们对这类问题(即“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本质认识还不够深刻。
解答类似问题有个基本前提,就是首先要“读懂”该课外文言语段,这是必须的。学习实践中,尤其是学业检测中,同学遇到的课外文言文语段大多是一些浅易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经典片断。关于这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我市《2014年中考复习指南(语文)》“考试说明”中的考察指向更为明确“文言文阅读材料不限于教材选用篇目,重点考查学生对常见实词词义、常见虚词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理解和对文章把握的能力,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单评价。”
事实上,上述案例所述问题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很明确“从文中内容判断”,那么不读懂文本内容又何谈“含义”呢!可能有很多同学会这样说,“文言文,又是课外的;考试的时候更没有工具书,那我们怎么能读懂呢?”其实,不难!下面也是我写给两个学生的解题方法??
页码:1/3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89012.html
相关阅读: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