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性状:生理方面的特征,形态方面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2、性状类型: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3)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4)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5)显性相对性: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不分显隐性,表现出两者的中间性状(不完全显性)或者是同事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共显性)。
知识点拨:
1、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生物性状的鉴定: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测交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杂交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自交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测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82200.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