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应试的痕迹依然很深,课外阅读,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当一切都沾上功利的色彩,课外阅读,便不再是一种享受。固守教育的本质,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
1.少一些功利,允许“无为而读”。
许多教师习惯从“识多少字”、“读到多少知识点”、“学到多少写作方法”等量化指标来判断儿童阅读的成效。由于过强的功利意识,以及对“知识”概念的狭隘理解,影响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课内的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课外阅读是出于阅读主体的生命需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如果都带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强制性,并且伴随着枯燥的文本分析和阅读训练,而并非出自阅读主体的真正需要,孩子的阅读兴趣自然大减。因此,提倡“无为而读”,就是“不为应试而读”。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亲近书籍的习惯。兴趣和习惯一旦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益。阅读,不是硬性的规定,不是绑紧的绳索,而是像候鸟在冬季向南方迁徙,像鱼儿逆流而上回到故乡,它是一种自然的需要,一种放松的状态。一册在手,展读之间,就像赴一次精神的华宴,读到沉醉处,灵魂中的欢悦与窗外葱笼的绿意相融相映,物我两忘。这般情形,怎一个“乐”字了得!
2.少一些框限,允许“自主选读”。
《红楼梦》中,贾政把《西厢记》《牡丹亭》一类的书籍斥为“闲书”,逼着儿子读能通往仕途的《四书五经》,宝玉常常因为偷读“闲书”而遭责罚。读书本是为了愉悦身心,结果却这等受罪,岂不令人扫兴。
今天的学生,也常常陷入“宝玉”的窘境。在应试的压力下,教师对孩子的课外阅读通常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怕过多过滥的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学业,并戏称此举为“壮士断腕”。然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水果、粮食、蛋禽、蔬菜都不可缺少。所以,“时尚阅读”也好,“快餐阅读”也罢,都是一种需要,不要害怕现在的“浅阅读”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深刻。难道我们每个人的读书生涯都是从《诗经》、《楚辞》这样的经典阅读开始的吗?
教师应避免以自己的阅读偏好来影响学生,平时要留意儿童读物的出版资讯,关注媒体上的推荐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在班级为学生选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由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组成选书委员会,大家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书目,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
3.少一些控制,允许“个性阅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然而,一些教师习惯把阅读课堂变成自己思想的遛马场,习惯以自己的阅读强势限制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人读人异,人言人殊”的个性化阅读最终都变成“殊途同归”。教师的个人演绎,占据了学生主体阅读时间,遏制了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过度指导”中,我们很少能听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和“自己的疑问”,而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钻进了教师预设的“圈套”。这样的阅读课堂,一般都比较热闹,看上去很美,却是以牺牲孩子的阅读个性为代价的。
所以,教师应尽量避免以自己的阅读成见来影响学生,把阅读课堂还给学生,少一些“控制”,多一些“引导”,让孩子可以专心于阅读本身,完整地享受故事,而不会被课堂上教师的许多没有必要的解释、提问或花哨的引导所干扰或误导。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智慧,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智慧!
4.少一些统一,允许“新媒介阅读”。
曾几何时,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国学风暴”。于丹说《论语》,王立群说《史记》,易中天《品三国》。他们把生涩难懂的古文说得妙趣横生,让经典文化从高高的象牙塔走近寻常百姓。最近,《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把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推向高潮。
和电视媒介相比,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各种新媒介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新媒介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阅读景观,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别样的观看风景的方式。出生、成长于新媒介时代的一代,其视听环境的丰富性是前所未有的。电子媒体,特别是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更多的对语言和文字的体验。网络书店的兴起,让许多实体书店生存愈发艰难。未来《时代周刊》或其它颇具影响力的纸质版停刊的那一天,一定不会再有什么人大惊小怪。
因此,“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新增要求,也是大势所趋。教师大可不必视“新媒介阅读”为洪水猛兽,从而产生对纸质媒介阅读那种欲说还休的“阅读乡愁”。我一直不认为网络阅读是浅阅读,纸质媒介阅读是深阅读。其实,阅读的深浅和媒介无关,心若不在,什么样形式的阅读都是浅阅读。只有理性地面对,科学地指导,孩子们的阅读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70041.html
相关阅读: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