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提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但由于受教师个体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在问题设计中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1、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为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教师常常设计大量学生容易答出的问题,且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2、重提问而轻反馈。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3、重形式、轻实效,缺乏艺术性。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思维方式以抽象思维为主。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的培养。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犹如背书一般,把备课笔记上的问题一一抛给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师生间的交流处于游离状态。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这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表面上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这样的数学课,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学得辛苦。
二、课堂提问的对策
针对以上课堂提问的不足,教师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1、目标明确,精心设问。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如:引入新课?为新旧联系?为突出重点?为解决难点?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促使学生思考?为总结归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难易适度,巧设提问。课堂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提学生力所能及的、所谓“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
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洞,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脱口而出,无法引起思考;太难,无从下手,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提问考虑难易适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可根据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出一些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3、留空思考,及时反馈。课堂提问应重视分析学生的信息反馈。老师提出问题后,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安排合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不是让学生随口而出,而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统统都让好学生回答,而忽略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要面向全体,使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适时启发,诱导思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交流的过程。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教师还应设计富有启发、诱导、思维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提些不经思考便可回答的“是不是”、“对不对”。只要教师心中有“课标”,目中有“人”(学生情况),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出来,从而学生的“脑袋”将被启动,使学生的思维“发动起来”,去思考,去揣摩。如在某一重要环节或一堂课结束之前,向学生提一些有利于归纳总结的问题:“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适当补充说明,便能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提问、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注意提问的适度性、梯度性和个体差异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孔燕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62738.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