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江苏运河中学寒假语文作业答案”,供大家参考!
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语文作业答案
第一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 D【解析】A jiǎn、zhē
n、hǎn、jiǎn、 gǎn B chǎn、dàn、shàn、dàn、dān
C bó、 bò、 bù
、 fù、 bó D diān、chēn、tián zhěn、、shèn
2.D【解析】A hào、hào、hào、hǎo B bǔ、fǔ、pù、bǔ
C liáo、liáo、liáo、liǎo D 项均念shà
3.C【解析】 A jiào、jiào、xiào、jiào、jiào B hé、hé、huó、hé、hè
C hǒng、hòng、hóng、hōng、gōng D fù、bù、fù、fù、bù
4. C【解析】A shé、zhē、shé、zhé B shì、sì、cì、sì
C 项均念gōng D níng、nìng、nìng、nìng
5. D【解析】A zhuō、chù、duō、chù B cuì、cuì、cuì、cù
C bì、pì、pì、pì D 项均念zhuǎn
6. C【解析】A shǔ、shù、shǔ、shuò B ě、wù、è、è
C chāi、chà、cī、chā D xiù、sù、xiǔ、sù
7. C【解析】A pū、pú、pú、pū B bāo、bō、bō、bō
C liáo、liào、miù、móu D zhá、zhā、zhá、zhā
命题思路:“仆”当“倒下”的意思讲时,读“pū”。“扎营”不要读错。
8. D【解析】A jī chái jǐ jǐ jì B liàn jiǎn yàn liǎn jiǎn
C shàn chǎn dàn dān dān D chuàng chēn chuāng cāng qiàng
命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形似字。其中“同侪、殓葬、眼睑、箪食壶浆、殚精竭虑、创痕”都是容易读错的。“创”还有一个读音“chuàng
”(开始或初次做)没有考查,要收集整理。
9.D 【解析】 A 悄声qiǎo B摒弃bǐng 泠然líng C 大笔如椽chuán
10. A 【解析】B. 给养(jǐ)C. 奶酪(lào)D. 城垣(yuán)
11. D【解析】A 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 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 yì/yì tī/tí mǒ/mā;
D 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12. B【解析】A.删、膻、潸都读“shān”,籼读“xiān”;B.笺、歼、缄、间、都读“jiān”;C.飙、彪念“biāo”,鳔念“biào”,剽念“piāo”;D.血、谑读“xuè”,噱、穴读 “xué”。
13. B 【解析】B cháo / zháo,dī/tí,lǜ/lù A shí/zhì,mó/mú,bō C jiān,rú,guǎng/kuàng D tuān/zhuì,huì/weǐ,kān。
14. B【解析】 zhēn、gǔ、xián A chè、yān、chēng/tang C mèi/jué、chì、chuò D huái、xuè/xiè、qiè。
15. 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本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A中“圈juàn养”,考察常见的多音字注音,“圈”另有读音——①圆圈quān;②作动词,用于口语,把鸡圈juàn起来。B中“牛虻 méng”,“虻”字为常见的易因形旁读错的字,《牛虻》为一部外国名著。D中“探本溯sù源”,“溯”常与形旁“朔”读音混淆,为常见易读错字。
第二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A(B天崩地坼chè; C崔嵬wéi; D宵衣旰gàn食)
2.B(A 阜fù, C 偎wēi, D 横hèng)。
3.D (A“岿”kuī,其余都读guī;B“挟”xié,其余读xiá; C“模”mú,其余读 mò;D都读zhì)
4. B(A挑tiǎo,C号háo,D嘱zhǔ)。
5.B(A“哺”读bǔ; C“舍”读shè; D“炽” 读chì。)
6.B(A“哺”读bǔ; C“舍”读shè; D“炽” 读chì。)
7.C(A 采撷xié B 杯盘狼藉jí D 玷污diàn)
8.B(按捺nà 瞥眼 piē 舷梯xián 应届 yīng 芜菁jīng 擂鼓léi)
9. C(A“模样”中的“模”应该“mú”,这是一个多音字; B,“澎湃”中的“湃”应读“pài”; D,“机械”中的“械”应读“xiè”)
10.C(A胖pán, B忾kài, D纶gāng )
11.A(A杳yǎo, B咎jiù, D捕pǔ )
12.A(A“复辟(bì)”、“拘泥(ní)”; B、D项全对; C“哺育(bǔ)”)
13.B(A“纤”“阡”读音相同, C“怠”“殆”读音相同, D“绌”“黜”读音相同)
14.B(A“氤氲”、C“雕栏玉砌”、D“众擎易举”加点字读音与同组词语不同)
15. C (全读chù A“背”读bēi ,其余的都读bèi B“笞”读chī ,“驰”读chí ,“侈”“齿”都读chǐ “豕”读shǐ D“梏”读gù 其余都读gū )
第三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D(A 禅chán/shàn,量liàn?/liàn?,艾yì/ài; B 熨yùn/yù,诘 jié/jí,薄 báo/bó; C 识zhì/zhì,勒lēi/lè,拾shè/shí; D载zǎi / zài,露lòu/lù,差chāi/chā)
2. B
3. C(A颤动chàn/打颤zhàn 商贾/余勇可贾?ǔ 暴露lù/泄露天机lòu B 折腾zhē/折耗shé 停泊bó/水泊梁山pō 牵累/连篇累牍lěi C靓妆jìn?/靓丽liàn? 蔓延màn/顺蔓摸瓜wàn 肥胖pàn?/心广体胖pán D拓片tà/开拓tuò 伺候cì/伺机而动sì 菲薄/日薄西山bó)
4. B(A“掇、裰”读duō,“啜、辍”读chuò,“缀”读zhuì;B“淖”读nào,“掉”读diào,“悼”读dào,“棹”读zhào,“绰”读chuò;C“缉”读jī,“葺”读qì,“辑、楫”读jí,“揖”读yī;D“喘”读chuǎn,“揣、踹”读chuài,“湍”读tuān,“惴”读zhuì。)
5.D(A ké/lù/luò/gé; B hé/hé/hài/gāi; C jié/jié/jí/jié; D 都读dú。)
6.C
7. C( A、fú/fó tán shé/zhé; B、xiāo/xuē qiào kēng/háng; C、zhà/shān jué/jiáo shí/sì; D、sì/cì lǜ/lù gǔ)
8.C (A“禅院/禅让”chán/ shàn ,“累计/连篇累犊”中的“累”均读lěi,“押解/浑身解数” jiè/ xiè;B“隽秀/隽永” jùn/ juàn,“拾遗/拾级而上” shí/shè,“菲薄/日薄西山”中的“薄”均读bó;C“搪塞/塞车” sè/ sāi,“屏风/屏气凝神” píng/ bǐng,“泄露/藏头露尾” lòu/ lù;D“粘连/粘液” zhān/ nián,“晕车/月晕而风”中的“晕”均读yùn,“扛枪/力能扛鼎” káng/gāng)
9.C (A,zǎn/cuán,jiǎo/jué,xiǎn: B,qiǎng,héng,dàn/tán; C,chàn/zhàn,shěng/xIng,luò/là;D,qiàn/xiān,mā/mò,mò。)
10.D(A、jī/chái/jǐ/jì B、chuàng/chen/cāng/qiàng C、qiè/xiē/ qiè/ qiè D、都读jìn)
11.D (A、“更”读音同;B、“刹”读音同;C、“怃”与“忤”读音同)
12.C(A.ǎo/niù,chóng/ zhòng,xǐng;B.lòu /lù,sài/sè,jǔ C.qǐ/jī,píng/bǐng,dù/duó; D.huái/huí,xiān,hè/hé)
13.C(A、jiào xiè shé/zhé;B、xiāo/xuē qiào kēng/háng;C、zhà/shān guān/ guàn shí/sì;
D、sì/cì zhòng gǔ)
14.D(A.Zhèng zhēn zhèn zhēn zhèn B. jìng jǐn jin jìn jìng C. yìn yīn yīng yīn yīng D.全读zhì)
15. C(A 第一组都读jiào, B 第二组都读xiù, D 第二组都读zhuó)
第四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一、
1、C( gōng/gòng,jǐ/gěi,guàn/guān,lěi/léi; A bào/pù,chuāng/chuāng,zā/zhā,mú/mó; B mēng/méng,mí/mǐ,lòng/lòng,liàng/liàng; D kān/kān,cì/sì,bì/bì,dāng/dàng。)
2、D(A项“防备”和“免”均表达否定的意思,同时使用,将意思表达反了,应删“免”;
B项缺少主语,将“《古文观止》”调至“由于”前。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使“文化公园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缺少谓语,应将“文化公园” 调至“经过”后,“经过文化公园一年的精心打造”作状语。)
3、古人类学是以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1),以化石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3)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1)。
4、富豪榜属于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其排列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论价原则。
二、
5、C(得罪:获得罪责、招致祸害。)
6、A
7、B(B项“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错,李克说“起贪而好色”。)
8、(1)吴起在这时想要谋求功名,于是(就)杀了他的妻子,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
(2)鲁国最后任命吴起为将。吴起率兵攻打齐军,(彻底)击败了齐军。
(3)吴起果然拒绝了魏武侯。武侯对他产生了怀疑而不相信他了。
译文:
吴起,卫国人,善于用兵。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但是吴起却娶的齐国女子为妻,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就声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讨厌吴起说:“吴起的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毁谤自己的人。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任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与士兵们同甘共苦。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事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西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全都会变成您的敌国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忌恨吴起,于是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吴起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所以楚国的权贵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太史公说:社会上称道军旅战法的人,无不称道吴起的《兵法》,这部书,社会上流传很广,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他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俗话说:“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啊!
三、
9.(1)“屠”字用得新奇,本意为屠杀,也可引申为驱除、消除。(2分)“清风无力屠得热”,写清风本应能够驱热,此刻却无力驱除暑热。“屠”字以示对暑热的憎恨之深。
“着翅”一词用得生动,落日本来无翅,“着翅上山”,显其不肯降落。“落日着翅飞上山”,写太阳能够助热,此刻却应落不落。“着翅”以示盼望早日落山之切。(2分)
(2)艺术手法:①比拟 暑旱难耐,清风也无能为力,落日插上翅膀;②对比,“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或者首联的酷热与颈联的清凉构成对比;③虚实结合,诗人由现实中的“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表,突出了暑旱之苦。(3分)
(写出两种即可,如果学生分析出其他手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思想:这首诗本因苦热而发,但诗中表现的是天下人的苦热。即或有清凉世界,如果不能提携天下人同往,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诗人自恨不能拯天下人脱离火坑,也就不愿独自一个人去。这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胸襟抱负,正是诗人的可贵之处。(3分)
四、
10.(1)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
五、
11、①湛蓝,透亮。②低矮(或:伸手可及)。
12、①贴切的比喻,形象揭示了天空和拉萨相互映衬的和谐。(2分)②有了这块“窗帘”,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就显得更加神秘、诱人。(2分)
13、⑴众信徒虔诚地前往大昭寺朝觐。(2分)藏族少年朝拜大昭寺(或:藏族少年朝拜文成公主)。(2分) ⑵两幅画共同体现了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2分)
14、文章最后两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正是民族文化的交流,民族间的融合,在促进自身民族发展的同时,也汇铸壮大了绚丽的中华文明,这才使得拉萨的天空具有独特的魅力。
六、
15.①陈忠实用陕西话回敬“我”,体现了他幽默的性格;②回信寄书给两位研究生,表现了他平易近人的态度;③当朋友的书被盗用自己的名时考虑朋友的名声,表现了他先人后己的品格;④想见冒自己的名出书的农民朋友,还表现了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作家。(任答3点即得满分,每点2分)
16.作者这样写处理得当。(1分)因为:①作者每一个事例的对象都不同,由陈忠实的朋友、陈忠实自己、出版社的电话、读者的信、作协主席、最后到盗用他名出书的农民,(1分)②结构上是层层递进的。(1分),③同时情感上也是层层递进的(2分),由自我解嘲、张口结舌、无法言说、苦恼、歉疚,到最后的难过感慨,苦大仇深,(1分)文章就是用这样看似重复的事例一步一步体现陈忠实的无可奈何。
17.①文中一些盗版者为了谋取利益,非法盗版,一些消费者对盗版也持认同态度,使盗版有市场,甚至是小贩也贩卖盗版,因此规范文化市场的关键在于教育,让盗版者认识到盗版的危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自觉抵制盗版。(2分)②从源头和市场两方面扼杀盗版,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2分)③文中一些出版社不加甄别地出版书籍,因此解决盗版问题还需政府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出版市场,使它们健康、合理发展。(2分)
附加题
19、顾 乃 丁 宁 反 复/看 镜 频 叹 勋 业/抚 髀 深 慨 功 名 /若 示 其 真 有 雄 才 远 略 /奇 谋 妙 算/ 殆 庶 孙 吴 /等 侪 颇 牧 者
20、髀肉复生 豪情壮慨
21、A D (A《肥皂》属于《彷徨》,D《欧也妮·葛朗台》就是《人间喜剧》里的。)
22、(1)高老太爷是巴金在《家》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君主形象出现的。他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代价,他的灵魂腐朽而堕落。因而“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作品通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示了新与旧、当势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2)深海上,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但它把桑提亚哥的小船拖得离海岸越来越远,一直拖了两天两夜。在追捕大鱼过程中,桑提亚哥精疲力竭,头昏眼花,右手受了伤,左手直抽筋,又缺乏食品。为了保持体力,他不得不用难以下咽的生鱼肉充饥。他冒着小船被颠覆的危险,始终对它穷追不舍。结果,大鱼没把他拖垮,他却把大鱼拖垮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他终于制服了大鱼。(大意对即可给分)
23、环境恶化、政治因素、文化压制和宗教迫害、人口(每点2分)
24、异:生存型移民为生存考虑,(1)发展型移民为物质、精神生活的改善而考虑。(1)同:从根本上说,发展型移民是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存欲求,实质上也是一种生存型移民(3);从移民结果来看所有的移民都是开发、发展型移民(2)。
第五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A(B乐不思蜀:乐而忘返。中性词。如:这个地方太美了,我都有点乐不思蜀了。或指乐而忘本。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D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含贬义。)
2.C(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不用于指坏人)。)
3.C (A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此处属感情色彩不当。D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虞"是"猜测""料想"的意思,再在前面加上"没有想到",属多余。)
4.C(A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应改为"大势所趋"。B人满为患:指人太多带来了麻烦,不能修饰"人",否则,重复。也不能单纯表示"人多"。 C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动摇不定。亦作首施两端。D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
5. D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6.B(A项"相见恨晚"是形容意气相投,用在人与人之间;C项"叹为观止"是用来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与句中感情色彩不符;D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此处不合语境)
7.B(与人为善: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在泛指善意帮助人。天衣无缝:比喻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深入浅出:道理表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销声匿迹:形容生物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曲终人散:乐曲终了,听众离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8.C(A涣然冰释:一般用于矛盾、误会、疑虑等的消除,用于"烦恼"使用对象不当。可以说"烟消云散"。B.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贬义词。用于纪念邱少云的事迹,使用对象不当。C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D."妙手回春"指医生能把垂危的病人医好,只能指医生。使用对象不当)
9.D(A从长计议:是慢慢商量,做长远打算,不急于作出决定的意思。B开诚布公:指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属形容词短语。C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D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用在这里正确。)
10.B
11.A“华山论剑”原意是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含有以下含义:①比试各方都是高手;②公正较量、不耍阴谋。这里显然使用的是含义②。
“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这里应用“艰苦岁月”。
“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是使用错误的。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语意与语境不合。
12.D(A、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B、囊中之物:比喻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很容易得到的东西。C、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贬义词。D、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中性词。)
13.C(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此处符合语境。B溢美之词,过分的夸赞,含贬义,与"发自内心"感情色彩不合,D.金蝉脱壳:比喻人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句中无此意)
14.B(A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句中理解成情况越来越好,属望文生义。C妄自菲薄:不能带宾语。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指外表华美,里头一团糟,常比喻不学无术,徒有堂堂外表的人。句中用来指文章,弄错适用对象。)
15.D(A.登堂入室:比喻做学问由浅入深,达到更高水平。不是指进入正规场合;B.立竿见影:比喻见效很快,与本句意思无关系,可改为"人云亦云";C.一文不名: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这里应作"一文不值"。)
第六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C(A不情之请:客套话,指自己不合理的请求。B黄发垂髫: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儿童。C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自谦之词,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够接手。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过时的事物。)
2.A (B锦上添花: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C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原意是说"首当重任",用反了。D醍tí醐hú灌顶:醍醐,纯酥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3.A(虎踞龙盘:形容地势十分险要。B孔武有力:非常勇猛有力。C下车伊始:指官员刚刚到任。D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对方较高低或表示回避。)
4.C(舍我其谁:自视甚高,自认极重,与"傲气"搭配。中性词。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 B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D走马观花:比喻粗略的观察事物,含有贬义。)
5.B(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惨淡经营:原意指苦心构思诗文。现多形容在困难的环境中苦心谋划、从事某种事业。褒义词。如: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这家小厂居然也初具规模了。耐人寻味:事情值得人久久思考,形容意味深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原指桃树李树不会讲话,但其花艳丽动人,其实甘美,故众人争赴之,时间一久,树下自会走出路来。后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先生以他的"德、才、学、识"赢得了我和许许多多的老师的敬重和拥戴,他那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强的事业心,他那勤奋执着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一代良师,也激励着我们一代青年教师不断奋进。)
6.B(功亏一篑: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多含惋惜意)。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多指贫穷。C体无完肤: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数典忘祖:本谓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历的事情时,却忘记了祖先的职务,后指忘掉了自己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7.C(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这里应用"不负众望"。)
8.A(“生杀予夺”为贬义)
9.A[A.“无往不利”意为不论到哪里,没有不顺利的,指在各处都行得通,办得成;B.“不情之请”是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C.“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应用“细致入微”;D.“另眼相看”意为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格外重视。
10.B(谈笑自若:多指在紧张或危急情况下,说说笑笑,和平常一样。而原文是说我们在夜晚的宁静气氛中非常自在,无拘无束,这里应用"谈笑风生"。)
11.B(A讳莫如深:讳,隐讳。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如:对于那个问题他始终是~,叫人不可理解。B养虎遗患: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留下后患。 C便biàn宜yí行事: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向上级请示。如:既然大权交代于你,你就得~。D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12.C(A相敬如宾:指夫妻间相互尊敬。B轩然大波: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贬义词。D.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任意挑剔。贬义词。)
13.B(A无庸置喙:指不容插嘴. C.孤树不成林:比喻人单力薄。D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却驾车往北走。多比喻行动和目的的相反。一般是就同一事物而言。)
14.A(后顾之忧:后方出乱子。也指影响工作学习的困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停止。褒义词。无微不至:关怀。照顾得周到。处心积虑:存心已久,费尽心思。贬义词。)
15.A(A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B供不应求:应,满足。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C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D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评论。用于各种句式。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只用于否定句。如:炒股炒楼不能等量齐观,股市热好过"房市热"。 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一般用于否定句。如: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 。②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 加以评比的。 ③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 。 ④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 罢了。)
第七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C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A甚嚣尘上: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比喻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铁板一块:比喻结合很紧,不可分化瓦解。D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
2.答案A。(“倚马可待”比喻才思敏捷,应改为“指日可待”;“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高超,应改为“一时障目”;“侧目而视”形容畏惧面又愤恨,应改为“怒目可视”)
3.答案:B,(A、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含贬义)B、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C、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D、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4.D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用在这里正确。(A.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相互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集体之间,此处可用“息息相关”。B.绘声绘色,形容讲述、描述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能用于演戏,此处可用“惟妙惟肖”C.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或集体,不能用于事物,此处可用“顾此失彼”。)
5.D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A、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对象用错,不合语境 B、叹为观止: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望文生义。 C、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逻辑关系混乱。)
6. B.【B.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彩和泥土的距离那么大。A.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例句表现的是经济状况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C.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多指人与人之间。D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词。】
7.B。A.步人后尘:跟随在别人后面,比喻跟随、模仿别人,贬义词。B.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C.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的客人。不能指来得迟的客人。D.移花接木:比喻暗中更换。与“暗中”重复。
8.A【A.别有洞天:亦作“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B.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常用于形容各种美好的景象。如:灯光月色,交相辉映绚丽的晚霞交相辉映着大地。此处可用“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C.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不能接宾语。D.逢人说项:“项”指唐代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赞扬某人或某事的好处,亦指为人各处说情。)
9.(3分)B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A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C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常人。D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际。)
10.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A.“十室九空”形容天灾或人祸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场面。此处属望文生义。C.“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此处褒贬不分。D.“微不足道”指事物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不合语境,应改成“微乎其微”)
11.答案:B。B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A项“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可改为“所向披靡”或“所向无敌”。C项“无所不至”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可改为“无微不至”。D项“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其对象应是文艺作品或人物叙述,可改为“惟妙惟肖”。
12.D(A“弹冠相庆”为贬义词;B“回光返照”为贬义词;C“万人空巷”中“巷”为“住宅”,指家家户户都从巷里出来,多形容庆祝、欢迎的场面。不合语境)
13.D(A重拒绝/重掩饰;B物价昂贵/生活奢靡;C可虚用/只实写)
14.A(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B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C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D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清除。)
15.A(B项,藕断丝连:藕已断开,但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此处应为“千丝万缕“。C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不足齿数:数不上,或不值得一提,表示极端轻视,语意过重,感情色彩错。)
第八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 D(A bǎng / páng ; bào / pǜ;B shé/ zhē; ké/ qiào ; mó/ mú;C pàng/ pán)
2. A (B“为渊驱鱼”的意思是“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以邻为壑”等。C“机不可失”用于早已对待的“好机会”,把见到“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称为早已对待的“好机会”不妥,应用“不失时机。D “天诛地灭”是贬义词,指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用于“这位雄才大略的起义领袖”显然不当,应为“土崩瓦解”)
3.示例:(1)帮忙不仅要热心,更要认真。(2)求人帮忙既要明确要求,又要言行礼貌。(感悟与判断内容相符,合情合理即可)
4.示例:它可能是一片大海,让你体会到一片壮阔;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感悟到肃穆;它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了伟大和纯粹。(每句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我们)
6.B(①是金人的要求;②是朱
弁对谁去谁留的观点;④是朱弁对金人说的一般道理;⑥写的是众人深受感动)
7.D(“抢先杀死他”一说,原文无据)
8.(1)朱弁又给粘罕写信,(信中)所说的用兵与讲和的利害关系十分详细。(“与”1分,“悉”1分,通顺1分)
(2)希望留下官印,让我朱弁能够抱着它而死,死了也是不朽的。(“愿” 1分,“使”1分,“得”1分)
(3)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我只有一死罢了,绝不答应换官来使我们的国君受辱。(
“受”1分,“易”1分,“辱”1分,通顺1分)
文言文翻译:
朱弁的字叫少章,是徽州婺源人。年轻时很聪明,每天读书几千字。成人后,进了太学,晁说之见到他的诗,对他的才能很惊奇。靖康之乱中,他的家庭碎于贼手,朱弁向江南逃奔。
建炎初年,朝廷商议派遣使者问安两宫皇帝,朱弁挺身自荐。到了云中,见了粘罕,请求和劝告的语言十分恳切。粘罕不听,让他回客店,派士兵来看守他。朱弁又给粘罕写信,所说的用兵与讲和的利害关系,十分详细。
绍兴二年,金人忽然派遣宇文虚中来,说和议可行,应当
派一人到元帅府去接受国书回国,虚中想让朱弁与正使王伦商量决定谁去谁留。朱弁说:“我来了以后,本来就准备死了,哪里希望今天有机会先回去。希望您这个正使接受国书回去禀告天子,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那么即使我将来尸骨暴露在外国,也永远感到像活着一样。”王伦将回去时,朱弁请求说:“古代的信使都有符节作为信物,现在没有符节,但是有官印在,官印也是信物呀。希望留下官印,让我朱弁能够抱着它而死,死了也是不朽的。”王伦解下来交给了王弁,王弁接受后藏在怀里,和它同睡同起。
金人逼王弁到刘豫那里当官,并且引诱他说:“这是你回国的第一步。”王弁说:“刘豫是国贼,我曾经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又怎么能忍受面向北做他的大臣,我只有等着死而已。”金人发怒,中断了食物供应来逼迫他。朱弁坚决地在驿站门口抗拒,忍受饥饿等待着死亡,坚决不屈服。金人也被他感动了,像原来一样地礼待他。过了很久,又想调动他的官职,朱弁说:“自古两国交兵,使者处在中间,话可让他听从的就让他听从,不可让他听从的就关押他,杀掉他,何必换他的官职?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我只有一死罢了,绝不答应换官来使我们的国君受辱。”并且写下文书转交耶律绍文等说:“:“您国封我官职的命令早晨来到,那么我就晚上死,晚上来到就早晨死。”又写信给后任的使者洪皓向他诀别说:“杀掉使者不是小事,我们如果赶上,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应当舍生来全义。”于是就准备了酒菜,召集被扣留的士大夫喝酒,酒饮半酣,朱弁告诉他们说:“我已经看好近郊的一个墓地,一旦我牺牲报国,诸位请把我埋在
那个地方,在上面写上‘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我就很满意了。”众人都流下了眼泪,不能抬起头来。朱弁谈笑自如,说:“这是做臣子的常情,诸位悲痛什么呢?”金人知道他终不可屈,于是也就不再强迫他了。
三、古诗鉴赏(10分)
9. (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2分)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2分)
(2)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4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4)黑发不知勤学早 (5)无案牍之劳形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A答案:“苦难”与“幸福”在马看来都是可以抖落的尘埃,这句话运用了反复、拟人手法,将马儿朴实坚韧,无怨无悔,没有奢求,默默承受重担的品性揭示出来。
B答案:马坊不只是一个地名,还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是找寻生活细节、对话父辈精神的载体,是漂泊在外、布满心尘的作者的灵魂栖息地,是无数代农耕文明延续下来的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地方。
12.答案:①、栗色马传奇的死亡增强了它的使命感与神圣感,照应前文“神迹”、“神给予”之语。②、拟人化的手法,丰富并升华了马的性格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③、表现乡亲们对栗色马的崇敬,人与马惺惺相惜,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④、马倾尽最后的力量,生养后代,虽形体已逝,但足迹不朽,生命延续,就像父辈之于“我”的意义。(答出三点给满分)
13.答案:亲人离去之痛——用草木、用寻访故土来自我安慰和排遣——对栗色马、对父亲的深情回忆与歌颂——对“马的呼吸”的急切追寻——来到马坊沟的激动、凝神——听到马长啸时的神圣庄严,及身心融化。(答出五点给满分)
14.答案:①、文章以回忆马、找寻马、听到“马的呼吸”来组材,“马的呼吸”是我寄托乡情、找寻乡村生活细节的纽带。②、父亲用青草养育马匹,用庄稼养育子女,马的呼吸和我的呼吸,都与父亲、与草木、与乡土息息相通。③、马的呼吸连同父亲的呼吸,让我想起父亲喂马的辛劳,以及诸多父辈的精神:朴实善良、平静单纯,为子女奉献一切,辛勤劳作、别无奢求。④、马的呼吸保存了野性自然,质朴动人,表达了作者对农业文明的珍惜和对故土文化、传统品性的回归渴望。
15、答:第1句,拟人。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
第2句,反问。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
第3句,排比,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
16、作用为承上启下。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
17、标题含义为,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文章主要从新能源现状即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立法的意义两大角度论述。其中,现状包括人们对新能源认识有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受限制。
七、作文(70分)
【写作提示】
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抓住关键词“沉潜”。
分析“沉潜”的内涵:
沉潜是一种智慧,一种清醒的选择,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厚积薄发,是蓄积,是涵养,它不是沉沦,不是甘于平庸,不是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面对困难、失败、屈辱,沉潜是忍耐,是蓄积,是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如勾践、刘邦、韩信、王力宏、刘翔等;面对理想的召唤,沉潜是积累知识、学问、技能,以达到质变,是厚积薄发,如司马迁、托尔斯泰等;面对鲜花掌声,沉潜是冷静的淡退,是知识的完善,是技能的丰盈,如杨澜、刘谦等。
拉弯弓射箭,用力拍皮球,种子向下扎根,蝉四年地下生活,跳远的助跑等,都是一种沉潜。
为什么要“沉潜”:
沉潜能使人一鸣惊人,沉潜能使人更加强大,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
“沉潜”需要什么:
沉潜需要冷静、忍耐,沉潜需要勤奋、积累,沉潜需要淡定、自知,沉潜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始至终的专注、不畏困难的勇气。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
立意示例
1、沉潜,成功的基石
2、成功,源于静静的沉潜
3、在沉潜中完成华丽的转身
4、拒绝浮躁,学会沉潜
5.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例文1】 于沉潜中窥人生
南极的企鹅,没有灵活的双足,也没有健壮的翅膀,却能从海底腾跃而起,在冰天雪地中演绎出一段完美的弧线,它沉潜的智慧,令人叹服。于沉潜中窥探人生的真谛,获益颇多。
沉潜是为了蓄势。
沉潜并不是沉沦,不是甘于平庸,沉于安逸。沉潜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成功路上必要的准备,是蓄势。就像撑竿跳,用力将竿压弯,是为了跳得更高;挽雕弓如满月,是为了射程更远。更像跳远运动员为了跳得更远而助跑,他距离沙坑看似更远了,但却可以获得冲刺的空间和机会,在越来越快的奔跑中,他又渐渐接近目标,并最终完成完美的一跃。
沉潜是一种智慧,一种清醒的选择。
许多人幻想一夜成名,不愿隐忍,不甘用暂时的后退换取长远的进步,实际上是固执,更是糊涂。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雄厚的积累,成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有在喧嚣的尘世,辟一席心灵的宁静之地,于沉潜中不断蓄势,积跬步,积小流,汲取知识的甘露,丰满稚嫩的毛羽,才能鲲鹏展翅随风起,万里长城一梦遥。席慕蓉曾说:“我争夺到手的,也就是我拱手让出的,我以为我从此得到的,也就是我从此失去的。”太过急功近利的人永远不会明白沉潜中蕴藏的智慧。
少年时期锋芒毕露的苏轼,在饱受打击之后学会沉潜,在静默中充实自己,参透人生,才有充满睿智与哲思的《赤壁赋》。
苏秦先以连横说秦,“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面对失败与世态炎凉,苏秦发愤沉潜,“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于是以合纵说诸侯,终佩六国相印,此沉潜之功也。
没有沉潜的耐心,天资聪颖的仲永也会“夭折”;没有沉潜的恒久,大名鼎鼎的江淹也会才尽。
著名主持人杨澜、实力派歌星田震出名后,又淡出,沉潜,蓄积,进一步提高自己,待复出后是更热烈的掌声。如果我们缺少冷静的沉潜,没有必要的蓄势,却幻想拥抱成功的鲜花,空中楼阁、市蜃楼,只能给人美丽的狂想。
不要只惊羡成功的花儿现时的明艳,没有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没有厚积,哪有薄发,愿我们于沉潜中参悟到人生的真谛,在静寂中蓄势待发。
【例文2】 沉潜与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练,才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475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可攀的彼岸。
加考题答案:
19.砚以石润为贤/此
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
20.认为那块砚呵之则水流。
21.认为呵出的水不值钱。
译文:有人曾给孙之翰一方砚台,价值30千钱。孙问:“这砚台有什么奇特竟要这样的价钱?”客人说:“砚台以石质润泽为好,这种石头呵口气就有水流出来。”孙说:“一天呵出一担水,才值3个钱,买它有什么用?”终于没有收下。
22.A、D(A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时所作。D不是严监生,应为莫里哀笔下的阿巴恭)
23.(1)在抄检大观园时,抄检大军每到一处,大家都俯首贴耳。唯独探春反应激烈,保护丫鬟,坚决对抗,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她无所畏惧,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
,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
(2) 三顾茅庐
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刘备于公元207年冬天,冒着严寒,三次专程拜访诸葛亮。向其请教定天下之计。诸葛亮素来听说刘备虚心待贤,又见他三次来访,的确诚挚热情,便与刘备纵谈天下形势,陈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并欣然同意跟刘备出山。
24.(1)互联网上80%以上的信息语言是英文,且40%的网民在美国;(2)美国人期望单独充当“网络警察”。(每点3分。不对原文压缩酌扣)
25.(1)政治博客意见的表达必须以国家利益和公共事务的民主设计为原则;(4分。答“尽量避免私人化、低俗化和过分情绪化”2分;2句全答不得分)(2)政府必须在博客治理的制度和文化的建构中充分发挥规范和引导的作用。(5分。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之路”2分;2句全答不得分)
第九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B(A、句式杂糅,改为“原因是……”或“由……引起的” ;C、成分残缺,在“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前加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D、“提高”与“是否”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参考答案】B(A.句式杂糅。“原因……是”与“是……所致” 两式杂糅;C.指代不明。“这”既可指代砂石路,又可 指代煤屑路。D.缺主语。“由于”掩盖了主语。)
3.【参考答案】D(A项“电视、广播、影像、媒体、信息”并列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政策上和理论上作了……”;C项成分残缺,在“明确”后加上“的做法”。)
4.【参考答案】A(B.语序错误 应为...我仿佛感到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 C项搭配不当,"文学事业是种精神劳动"不搭配;D项修饰、限制不当。“群山”是个集合名词,用“一个”修饰不当。)
5.【参考答案】D(A表意不明。缺乏的应是“资金”“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B成分残缺,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C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提到“促进”前面,让数量短语置前。)
6.【参考答案】B(A项“通过……让……”造成分残缺,二者必须删去一个;C项“为了……的宗旨”重复赘余或句式杂糅,可删除“的宗旨”,或者改为“以……为宗旨”;D项“马鞍山……成为……节庆活动”搭配不当,主语应该是“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且“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之后应加上“的系列活动”一类的词句)
7.【参考答案】A (B,缺少主语;C,“塑造”不能和“人格力量”搭配;D,“不管”后面的词是不确定的,或者是选择性的,常常带有“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而“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
)
8.【参考答案】B.(A项主语残缺,去掉“使”字。C语序不当,“法规的效力、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应为“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法规的效力”;不合逻辑,“国内市场的透明度”与“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法规的效力”之间没有包含关系。D项搭配不当,“激发”可改为“引起”。)
9.【参考答案】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B.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C.“目前”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D.“背上”与“折磨”搭配不当
)
10.【参考答案】B(A.不合逻辑,“为此”应删除。C.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应在“理念”后补“的途径”。D成分赘余,“多年以来”与“夙愿”意思重复,应删除“多年以来”。)
11.【参考答案】D(A“展开”后缺少宾语,在“瑞恩”后补上“行动”; B“约30多公里长”两个约数不能同时使用,删去“约”;C中的“药品和”改为“药品等”。)
12.【参考答案】 D(A.“公布了”改为“公布的”B.“秩序”不能用“承诺”。可改为“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中法两国承诺加强在相关领域的磋商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国际贸易秩序”。 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
13.【参考答案】D(A“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反问句、“否认”“不会”,逻辑混乱。B结构残缺,“首映4天半”,缺主语。搭配不当,“288万多”不能修饰“人群”。C“提高……状况”搭配不当
)
14.【参考答案】B(A句“呼吁穆斯林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进攻加沙”有歧义。C.“降低”“范围”搭配不当。D“由于……”分句与“《新教育》能……”分句,强加因果关系。)
15.【参考答案】 B(A,“提出”缺少宾语“的口号”;C,“停止”与“风气”搭配不当,重视……恐怖主义也不妥;D,“靠的是”与“取得的”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大幅度的科技投入。)
16. A(B.“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应为“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作用” C.“主要原因是……等导致的”句式杂糅;D. “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与“得到瞻仰费的给付”对调;)
第十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B(A项,“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C项,缺少陈述“田中真纪子”的谓语。D项,“化解……问题”搭配不当。)
2.【参考答案】D(A项句式杂糅,可以去掉“也去一显身手”。B项主客倒置,改为“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C项“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
)
3.【参考答案】B(A项中“重建并改造”不符合逻辑顺序,应前后颠倒一下;C项中句式杂揉,“其中有……”与“……是……”句式混在一起,把“有”字去掉或“是”前加“它们”;D项中主语残缺,第二分句无主语,按原句表达成“地铁……无需与闸机接触”不合理,可在“无需”前加“这种车票”或在“推行使用”后加“的”)
4.【参考答案】A(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答案A项也有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语境,“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其中“繁荣”“发展”,照一般逻辑顺序应该颠倒一下。)
5.【参考答案】B(A.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与传媒并列不当;C.“切忌”与“不要”语义重复;D.搭配不当,“意识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高。”)
6. 【参考答案】D(A句式杂糅,“具有……功效”或“能降血压、消除疲劳、抑制血管硬化”。B缺宾语,“暴露出……途径过于单一的缺点” C结构混乱,中途易辙)
7.【参考答案】C(A ,搭配不当,“赞叹”改为“痛惜”。B,杂糅,应为“引起了网民如潮争议”或“网民争议如潮”。D,成分残缺,应为“把筑路人的手做成手模” 。)
8.D. 成分残缺,应在“东方文化”后面加上“气息”,在“对”前面加上“世人”。
9.【参考答案】C(A ,否定不当 去掉“痛惜”前的“不”。B,杂糅,应为“引起了网民的如潮争议”或“此语甫出,网民争议如潮”。D,“形成”与“行为出现”搭配不当,将“形成”改为“造成”或 “诱发”、“导致”。)
10.【参考答案】A(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
11.【参考答案】C(A项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项偷换主语,“参加研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改为“终于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D项搭配不当,“走访”与“三千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将“和三千多公里路程”改为“行程三千多公里”。)
12.【参考答案】B(A项,搭配不当,应在“即一辈子爱读书”后加上“的人”.C项,成分残缺,应在“刚刚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后加上“显示”之类的谓语。D项,成分残缺,应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前加上“建立”。)
13.【参考答案】C(A项“进入了”缺宾语;B项应为“防止……再度……”或“使……不再”;D项“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
)
14.【参考答案】B(A‘‘不只是”应为“不是”;C不合逻辑,“忌”是“忌讳”之意,“二忌查漏补缺”不符合事理;D.“素养”与“工具”搭配不当。)
15.【参考答案】B( “司职”指担任某种职务或担负某种职责。A去掉“阻碍”、“问题”,瓶颈比喻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 C.“上马”比喻开始某项较大的工作或工程。句中缺宾语,在新能源后加“产业”D.不合逻辑,应改为“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16.D(A:逻辑不当,“反而”应改为“因此”。B:“这是许多不良厂家”中的“这”指代不明。C:成分残缺。“只有走”后面缺少介词“以”)
第十一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 A ( B项句式杂糅,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项“使用……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2. B (A.“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C.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去掉“通过”或“让”。D.应去掉“付诸于”中的“于”。)
3. B (A.最后一个分句表意不明。 C“令人可悲的安全纪录”搭配不当。D.句式杂揉,把最后一个分句中的“为了”去掉。)
4.B(A杂糅,“考虑”和“以……为念”去掉一个 C主宾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紧缺”后加上“的问题”)
5.C(A主动和被动关系混乱,应是“被取消……资格”。 B搭配不当,可将“空白”改为“障碍” D杂糅,“所需要的是”……与……“是唯一出路”)
6.D(A重复赘余,“如果”“一旦”去掉一个 B“呼吁穆斯林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进攻加沙”有歧义。 C语序不当,应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 A ( B、“免费”与“赠品”语意重复。C、“显出……手势”搭配不当,“放松……紧张关系”搭配也不当。D、“能否……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一面对两面。)
8.B(A不合逻辑,“我们所气乏的”应是“勇气”和 “谋略”,此名将“缺乏”换为“表现出”亦可。C表意不明,“晚上来的”可有两种理解;①“晚”和“上”连续,意与“白天”相对;②“上”和“来”连续,“晚上来的”意即“后上来的”。D搭配不当,压缩后为“幸福是一个人对生活产生愉快、欣慰的感受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评价”,“对生活产生的感受”搭配不当,另外,“幸福是理解和评价”也是搭配不当。)
9.D(搭配不当,主干为“生物入侵是指物种”,显然不对,可以把“的物种”去掉,在“那些”后面加入“物种”)
10.C(A搭配不当,“焕发……芳香”,B搭配不当,高校学生的增产深受欢迎,D前后不照应“抓不抓……关系……”)
11.A(B搭配不当,人不可能是单位,C成分赘余,“时”字多余,最后的“我”前加上那和)D句意不明,“羞辱”后缺宾语
12. D(A 否定不当,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B“球馆……是……团体”,主宾搭配不当。C有歧义,既可以理解成“孩子们有说有笑”,也可以理解成“阿姨有说有笑”)
13. D(A.搭配不当,应为“俄罗斯军舰第一次在美国后院出现”;B.缺乏的应是“资金”“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C.“当务之急的大事”,语意重复)
14. A ( B“随时面临”赘余。C“降低健康”搭配不当。D“存在”缺宾语中心语“等学术不端行为”)
15. D(A、三重否定使表意错误,应删去最后一个“不”;B、“质量”和“发展”搭配不当;C、“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状”前缺少动词“出现”。)
16.B(A“被”多余。C句式杂糅,“被刑事拘留”。D搭配不当,“诗被仿写”)
第十二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答案:C。A:jūn/guī xiāo/shào zì/zǐ yǔn;B:shì/qí sǔn jí/xī miù/móu;C:bǐ/pǐ zǎn/cuán rù/rǔ jiè/jí;D:niè chuài/chuǎi shěn/rěn qiǎng/qiáng
2.A
3.答案:D。A、不合逻辑,删去“左右”,B、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以……为中心”,C、语序不当,将“美方”调至“不但”之前
4.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
亮点: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
登陆:比喻商品等打进某地市场。
接轨:比喻两种事物彼此衔接起来。(每个词2分)
5.汶川大地震中的当事者和救援者是一大“中国元素”。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们互相鼓励、救助,他们舍己为人.无私无畏……在这里,中国元素表现得顽强,表现得最高贵。这种中国元素改变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中国元索”,即例子恰当、典型(2分);说明,要求说明这一类人的主要表现和精神风貌3分)。还可以写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会开幕式、“神七”发射等。)
6. D(A知:主持,执掌;B谢:感谢;C易:改换,改变)
7.答案:C 表转折(A于是/趁机;B认为/凭,根据;D所?动词/为…所,表被动)
8.答案:C 陶?进用,不能由此推断世宗昏庸。“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可见世宗能知人善任。
9.答案:
(1)(扈载)曾经按序编排历代统治者衰败兴盛太平动乱的事例,写成《运源赋》,非常详尽。(次、有国、治乱之迹、为)
(2)当时,天子英明神武,乐于延请天下的奇才,特别礼遇文学之士。(延、礼)
(3)(周世宗)所任用的臣子都是五代的士子,难道(他们)在晋、汉时都是愚蠢懦弱的,但到了周代就变得智慧贤能了吗?(判断句式、状语后置、愚怯、材智)
【译文】扈载字仲熙,北燕人。年少好学,擅长文学。广顺初,高中进士名列前茅。他写文章,以写的内容多自喜。常常到历代王朝废兴治乱的古迹处参观,写成《运源赋》,很详尽。又因为游览相国寺,看见庭园中的翠竹很可爱,作《碧鲜赋》,题在他的墙壁上。世宗听说了,派小黄门到他家依着墙壁抄录下来,看了以后连连说好,因此提升他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起初,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他很久没有被任用,王朴因此问李谷说:“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了不久就升载为知制诰。后又授学士,到当年年中病死,享年三十六岁。人们议论说李谷善于知人,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天子英明威武,非常重视选拔天下人才,而对文士更加优厚,扈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都被重用。李谷与这几人相比,文章最差,品行不好。昭、俨多次和他谈论,他的文章很可笑,然而李谷事先能猜到君主的心意,用阿谀奉迎来讨好君主,事情不管大小,他都称颂赞美,至于扩建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都进行歌颂,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议论虽然不及昭、俨,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国的人,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说,治国好比下棋,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去处就能取胜,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终日操心,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兴国者所用的,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对外用兵,攻取战胜,内修制度,制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文章,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呢?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作用。那些乱国的昏君,常常把愚昧不肖的人安排在大臣位置上,暴露出他们的无能和丑恶,把贤能的人安排当他们的部下,泯灭了这些人的才华,使君子和小人都安排在不适当的位置上,因而身陷绝境。那些安定太平的国家的君主,能近贤臣而远小人,使君子小人各有适当的安排,因而身享安乐。一治一乱好像差距很大,然而造成治乱的原因都是差不多的,采取相反的安排去治理国家就是了。可惜呀! 从古到今,治国之君少而乱国之君多,何况在五代呢?知识分子不能遇到明君,真是令人叹息啊!
10.答案:(1)吞、醉。(2分)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1分)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1分)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2分)(2)用典、借代(2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
11.答案:(答对1句得1分,全对得8分,句中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举匏尊以相属
(3)肇锡余以嘉名
(4)可以横绝峨眉颠
(5)别有幽愁暗恨生
(6)小不忍则乱大谋
(7)社稷次之
1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分);渲染气氛,为王一生的出场作铺垫。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
13.(1)“虚”字形象地表现了王一生此时内心的紧张(惶恐)(1分),也说明对于眼前的棋局他并无太大把握(心中无底)(1分)。
(2)陷入深深的思考(聚精会神)(1分),沉浸于棋局之中(进入无我之境)(1
14.“铁铸一个细树桩”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了此时的王一生全身心沉浸于棋局之中的形象(2分);用夸张手法写聚在乱发中的生命,体现出王一生下棋时所散发出的逼人气势(2分)。(答出“细致刻画其眼睛,体现出王一生的智慧及此时忘我的情态”,亦可得2分)
15.①“无字棋”三次出现,贯穿其中,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爱(2分);②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期待(2分);③寄托着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2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16.⑴《文心雕龙》和黑格尔的学术著作使他在一连串的打击中获得了心灵的片刻安宁;
⑵精通中西文学问的韦卓民和新儒家领军人物熊十力使他在文化匮乏时代得到了学问滋养;
⑶他的美丽温柔世家出身的妻子张可女士和稚子带给了他患难夫妻之情和骨肉亲情。
17.这封信中流露出了他对学术刊物的呵护,对文化事业的热心,对世事艰难的灰心与无奈,对文化理想的坚定与执著。(写出任意3点6分)
18.①倡导“新启蒙”②对文化进行反思③关注扶持学术人士④支持学术刊物(写出1点2分,2点3分,3点5分,4点6分)
18.评分要求同高考(略)
第十三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东晋 陶渊明《饮酒》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汉 刘向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 长歌行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 傅玄《太子少傅箴》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 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6.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 刘基《卖柑者言》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 曹雪芹《红楼梦》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 龚自珍《已亥杂诗》
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 龚自珍《已亥杂诗》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 顾炎武《日知录》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 赵翼《论诗绝句》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 曹操《龟虽寿》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 诸葛亮《诫于书》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宋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宋 范仲淹《渔家傲》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8.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 蒋捷《虞美人》
1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如梦令》
20.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 秦观《鹊桥仙》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 李清照《夏日绝句》
2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 李清照《醉花阴》
23.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 林逋《山园小梅》
2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2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 柳永《雨霖铃》
2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 柳永《雨霖铃》
2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 卢梅坡《雪梅》
28.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 陆游《卜算子·咏梅》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示儿》
3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 陆游《书愤》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游山西村》
3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7.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宋 苏轼《江城子》
3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 苏轼《后赤壁赋》
39.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
40.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宋 苏轼《水调歌头》
4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4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3.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宋 王安石。元日
44.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是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4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4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 辛弃疾《破阵子》
4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 辛弃疾《青玉案》
4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 辛弃疾《西江月》
4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 晏殊《蝶恋花》
5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 晏殊《浣溪沙》
51.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小池》
5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5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 岳飞《满江红》
5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朱熹《春日》
5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
5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 白居易《放言》
5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 白居易《琵琶行》
5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 白居易《琵琶行》
6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 白居易《琵琶行》
6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 白居易《忆江南》
64.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 崔颢《黄鹤楼》
6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 崔颢《黄鹤楼》
6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唐 杜甫《望岳》
69.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 杜甫《绝句》
70.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 杜甫《登高》
第十四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7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 杜甫《春望》
7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杜甫《春夜喜雨》
7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 杜甫《登岳阳楼》
7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7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7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7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 杜甫《绝句》
8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 杜甫《前出塞》
8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 杜甫《蜀相》
8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4.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 杜牧《山行》
8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 杜牧《泊秦淮》
8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 杜牧《赤壁》
8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8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 杜牧《清明》
8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 杜牧《秋夕》
9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别董大》
9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 韩愈《初春小雨》
92.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唐 韩愈《进学解》
9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 韩愈《原道》
94.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95.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 贾岛《剑客》
96.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 贾岛《题诗后》
9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李白
9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李白《将进酒》
99.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去还复来。 唐 李白《将进酒》
10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 李白《论诗》
10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 李白《秋浦歌》
10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 李白《蜀道难》
104.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 李白《送友人》
10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 李白《行路难》
10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10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李白《赠汪伦》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 李贺《南国》
1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
11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 李商隐《锦瑟》
11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 李商隐《乐游原》
1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无题》
115.身无彩凤双飞冀,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 李商隐《无题》
1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 李商隐《无题》
1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
118.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 李世民引自
1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 李煜《虞美人》
1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1.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唐 刘禹锡《浪淘沙》
12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 刘禹锡《陋室铭》
12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 刘禹锡《秋词》
12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 刘禹锡《乌衣巷》
12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12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 柳宗元《江雪》
12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128.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 孟郊《登科后》
12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唐 孟郊《游子吟》
13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游子吟》
13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13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王勃《滕王阁序》
13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3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 王翰《凉州词》
135.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6.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唐 王维《山居秋暝》
137.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凉州词》
13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 韦应物《滁洲西涧》
140.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第十五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2.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 元稹《离思》
14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 李煜《乌夜啼》
144.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西晋 陈寿《三国志》
145.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 高明《琵琶记》
14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元 李寿卿《伍员吹萧》
14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 屈原《离骚》
14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14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
15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152.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153.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15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礼记·学记》
15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15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1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6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6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6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16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1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6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67.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16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6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17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17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17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17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17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75.他山之石,可能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7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17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17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7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18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留侯世家》
18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8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记》
18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184.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
18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186.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18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8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189.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增广贤文》
190.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
19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9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19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9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19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9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
19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19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9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00.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第十六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诗从海燕“微眇”(出身微贱)写起,隐寓自己出身微贱。再写燕子“乘春亦暂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就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绣户”“华堂”“玉堂”,都隐喻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末句是告诫“鹰隼”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
2.【参考答案】(1)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都有。
3.【参考答案】(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4.【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作者上朝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诗眼分别是“动”、“多”。前句写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写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特别多。这两句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因这两字,全联境界全出。
5.【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侧面描写,将描写的目光投注在普通百姓生活上,写渔家的位置、渔家的柴扉,天已晚而渔人仍未归,表现了渔家的家境贫寒,劳作辛苦。(2)颈联首句写“行客”因急切地盼渔人归来而遥望竹林深处的村路,不着一字却把“行客”的焦急心情表露无遗。末两句写天色已晚,钓船渐稀,远远看去,沙堤之上,春风吹拂,一个披着蓑衣的身影出现了,“行客”喜出望外。
6.【参考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2)欢悦、惊喜。
7.【参考答案】(1)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这是以乐景写离愁,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词中景物枝枝叶叶都饱含离情。(2)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而绝望又恰好表明不忍割舍之情。
8.①(3分)B
②(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③(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1分),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意思对即可)
第十七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文言文阅读(19分)
5.C.以:把,拿。
6.B
7. A.成化末年,王府有人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8.①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停止”、“结束”、“罢休”也可)。(3分。“遣”“摭”“已”三个得分点。)
②下达敕令(或“颁布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3分。“降”“切”“易”三个得分点。)
③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4分。“携”“抑”“为……所”“行”四个得分点。)
【参考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至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得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至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私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2.文言文阅读
(一)1.B(阴:暗地里、暗中)
2.A(②陈述克戬从弟;④百姓为之感动;⑥为后人敬重、景仰。排除这三项)
3.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4.(1)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修怨、以、黜)
(2)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帅、却、讫)
(3)(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度、草、缒 ) (4分)
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底,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直,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3、文言文阅读(19分)
1.A (舍:安排住处)2.C (焉:语气词,助词/兼词;为:当,担任,动词/被,介词;且:况且,连词/暂且,副词) 3.C (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
4.①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来危害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王”、 “危”、判断句式各1分)
②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补出主语、“袖”“椎”“刭”每点1分,扣完3分为止。“刭”译为“用刀割了他的脖子”亦可。)
③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 (“考”“馈”“弃市”各1分)
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
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4、文言文阅读(19分)
5.【C】过:责备
6.【B】和(介词)/ 和(连词)
7.【B】A “并且还趁机把茂陵好好治理整顿了一番”错,应是“茂陵治理得很好”。
C “但最终宣帝还是听从其他丞相的建议阻止了魏相的劝言”错,应是汉宣帝听从魏相的劝言取消了袭击匈奴的计划。
D “但宣帝即位后,他被重新任用为茂陵令”错,重被任用为茂陵令是汉宣帝即位前的事情。
8.(1)大将军听到这个长官辞职,一定会认为我因为丞相死了而不能礼遇他的儿子。
(2)后来有人告魏相滥杀无罪的人,此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
(3)(匈奴)未曾侵扰我国边境,虽然(与我国)争着在车师屯田,(我认为)不足介意(或:不值得放在心上)。
【参考译文】
魏相,字弱翁,是济阴定陶人,后来迁徙到平陵。他年轻时学习过《易》,做过郡里的卒史,曾被举为贤良,因为对策答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令。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宾客来到茂陵,诈称御史桑弘羊要来客舍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宾客发怒就把县丞捆绑起来。魏相怀疑这个宾客有奸诈,就把他抓了起来,经拷问了解了他的罪行,判决将这个宾客在集市处死,因此茂陵治理得很好。
后来魏相升迁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上的豪强十分畏服。正巧这时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过雒阳兵器库的长官,他看到父亲死了,可是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格,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就自已辞去了官职。魏相派手下的使掾追赶想喊他回来,终于不肯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说:“大将军听到这个长官辞职,一定会认为我因为丞相死后而不能礼遇他的儿子。也会使那些当世的权贵们责备我,危险啊!”车千秋这个做武库长官的儿子往西到了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年幼的新皇帝刚刚继位,认为函谷关是保卫京师的坚固之地,兵器库是精兵聚集的地方,所以任命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任命他的儿子做兵器库的长官。现在河南太守不深切考虑国家大计,如果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的举动啊!”后来有人告魏相滥杀无罪的人,此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河南的卒戍中任都官的有二三千人,阻拦大将军,自我表白说愿意多在军队服役一年来赎河南太守的罪。河南的老弱者有万余人守着函谷关想要进去给皇上上书,函谷关的官吏把这件事报告了上级。大将军因为武库长官辞职的事,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在监狱关了很久过了冬天,正巧赶上大赦才出狱。又有皇上的诏令让魏相去做茂陵的县令,后来又升迁为扬州刺史。过了几年,宣帝继位,召魏相入朝任大司农,不久升任为御史大夫。
元康年间,匈奴派兵袭击在车师屯田的汉人,不能取胜。汉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商议,打算乘匈奴国力衰弱的机会,出兵袭击其西部地区,使其不能再骚扰西域各国。魏相上书汉宣帝劝阻说:“我听说,为人解救危乱,诛除凶暴,可以称之为‘义兵’,兵行仁义,称王于天下。如果受到敌人的侵略,不得已起而应战,则称之为‘应兵’,也可以取得胜利。为了一点细小的仇恨,忍不住愤怒而起兵,称之为‘忿兵’,忿兵往往失败。贪图别国的土地、财富而起兵,称之为‘贪兵’,贪兵将为别人所破。自恃国家强大,人口众多,企图在敌方面前显示自己的威力,称之为‘骄兵’,骄兵将会灭亡。这五种情况,不仅是人事,实为上天的意志。近来,匈奴曾向我国表明善意,得到汉朝的百姓,马上就将他们送回,未曾侵扰我国边境,虽与我国争着在车师屯田,我认为不足介意。现在听说各位将军打算兴兵攻入匈奴境内,恕我愚昧,不知此兵名义何在?”汉宣帝听从魏相的劝言取消了袭击匈奴的计划。
在任九年,神爵三年去世,谥号宪侯。
温馨提示;
文言文语段阅读时,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1、整体意识。
一般说来,提供的语段都是浅易的,我们要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树立整体意识,首先从内容上分辨是记人,还是叙事,抑或写景;然后看文章写了几个人物,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关系,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展开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利于抓住关键,浓缩全文,化繁为简,以少驭多,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和脉络结构。
树立整体意识,还应将字、词、句、段和注释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语段与试题连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考点意识。
考点意识,就是力求一见题目就对该题“考什么”和“怎么考”有一种“一呼即起”、“闻声响应”的意识。
阅读文言文语段,其最终目的要归结到《考试说明》的具体考点上,要在考点的指导下洞察考试意图——“应该考什么”,揣摩出题方法——“可能怎么考”。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3、语境意识。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有根据语境推测文意的功夫,可以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也可以根据下文的语脉、文意来逆推。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4、互参意识。
阅读文言文语段,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帮助阅读,帮助答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A、新旧知识互参,化新为旧。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题目一般来说是崭新的、陌生的、未知的,但它往往和固有的旧知识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甚至它的“影子”就在课本上。碰到某些字、词、句的陌生用法和意义时,不妨思考:这个字、词、句的这种用法和意义在课本上有没有出现过?在复习迎考的训练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具体语境中是如何理解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否用过去的思路、方法、技巧来解答?如果不能,那么,这个字、词、句的用法和课本中、训练时出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两者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在规律?……这样,就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牵了线、搭了桥,可以利用旧知识解答新知识,利用已知启发未知。
B、语段试题互参。“研读语段,理解文意”—“阅读题干,把握要求”—“筛选信息,解答试题”,这是一般的正向的阅读和解题思路。逆向来看,由于高考文言文目前还是以客观题为主要考查形式,诸多选项(尤其是可以判断为表述正确无误的选项)对理解语段是有一种补充或验证作用的。
C、试题之间互参。文言文综合阅读题几个题目之间不是孤立的,不但有着从分析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在序列,也往往可以利用后面试题中可以判断的正确无误的信息,来解答前面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验证前面没有把握的答案。
在进行文言文综合阅读时,除强化四种意识外,还应掌握临场应试技巧。
1、高考文言文语段固然大多是陌生的材料,必然有这样、那样的语言障碍,要字字句句都能落实难度恐怕也很大。一般文言文语段理解上有障碍的字、词、句,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将课堂中所学知识迁移过来,解决问题,以考查迁移能力,或者是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测字、词、句未知的用法、含义,以考查语境意识;另一种是即使不理解,也不影响答题。对于这两种情况,要使用不同的策略,对前一种,要善于激活积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善于瞻前(上文)顾后(下文),“连蒙带猜”。对后一种情况,则可以大胆一些,一跳而过。
2、加大阅读的投入,恰当地控制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一般说来,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以2:1为宜。
3、努力克服解题方面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只停留在就题解题的层面,思维仅仅限定在一个语段、三个题目、十二个选项中;二是机械地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解,忽视了语段和试题、试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十八天语文学习内容参考答案
1、 C
2.重庆库区文物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3.(1)“一位”改成“一名”;(2)“惠存”改为“保存”;(3)“一定要说出”改为“请说山”或“最好说出”。
4.(6分)做漫画题要仔细观察漫画,力争看清漫画的组成内容,然后,联系实际写出寓意。
(1)(2分)如此排名;潜规则与大学排行榜; “潜规则”与“钱规则”
(2)(4分)讽刺了当今大学排名金钱铺路的现象。(意思对即可)
5.答案:(1)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答案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答案示例2: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6.答案:①制取原料气;②进行催化反应;③提质(深度)加工。
7.答案:这则寓言讽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味盲从、自以为是的现象。
8.(1)要重视原生态文化(2)原生态文化要不断创新(每点3分。意思对即给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
9. 答案:骨骼 萎缩 皱纹
10、(1)(2分)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意思对即可)
(2)(3分)答案示例l: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另外,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
答案示例2: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有关此频道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44486.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