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诵默写:
(1)《醉花阴》描写借酒浇愁的诗句是 , 。以花喻人的诗句是 , , 。
(2)《声声慢》中的叠字句开头是 , , 。 中间是 , , 。
(3)《醉花阴》点出词眼的诗句是 。《声声慢》点出词眼的诗句是 , 。
2.请找出《醉花阴》《声声慢》描写节令特征的词句。
答:
3.《声声慢》词开头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全词最为精彩的部分。请你仔细品味,说说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1)其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凄凄惨参戚戚。”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有快要窒息的感觉。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细腻地描写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2)“寻寻觅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她在追寻什么呢?“冷冷清清”,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家徒四壁,空空荡荡,一无所获。“凄凄惨参戚戚。”再一次刻画了作者悲惨凄凉、寂寞惆怅的心绪。总之,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悲伤惨痛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3)“寻寻觅觅”是第一层,写词人在一种幻觉状态下的行动。“冷冷清清”是第二层,写环境,说明寻找一无所获的原因。“凄凄惨惨戚戚”是第三层,写寻找一无所获后的心情。
(4)“寻寻觅觅”是描写词人在幻觉神态之下的行动,词人缘何会有这样的幻觉?只能有一种解释,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
4.下面是对《醉花阴》《声声慢》这两首词所作的一些分析,其中有误的项有( )
(1)“怎敌他晚来风急”,有的版本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这里仅一字之差,对词的意境没有什么影响。许多评论家对此争来争去,甚是无谓。
(2)《醉花阴》八句,上下片各七五五九字,每片第三句不押韵,余者押仄韵。每片结句九字多作上四下五歇拍。韵脚依次是昼、兽、透(上片),后、袖、瘦(下片)。
(3)《声声慢》一般押平声韵,但李清照改押仄声韵,韵脚依次是觅、戚、息、急、识(上片),积、摘、黑、滴、得(下片)。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作者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他无意仕途,仰慕田园生活的心情。
5.赏读《醉花阴》中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1)“瑞脑销金兽”,“瑞脑”指什么?“金兽”指什么?这个词句怎样表现词人的愁绪?
(2)“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纱橱”与“凉”有什么关系?
答:
6.赏读《声声慢》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说说这个词句的双关意义。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是古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在《声声慢》中,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黑”字用得最妙,请说说它的妙处。
答:
7.《醉花阴》开篇点出愁,《声声慢》篇末点出愁,两首词写的愁有什么不同?
答:
8.《醉花阴》《声声慢》两词都描写了饮酒、黄花等意象,“愁永昼”“怎生得黑”写的是对时间的同样感受,但是所表达的心境却是迥然不同。请你赏读时细加体会,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
9.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寰记》卷中引《外传》)。”请你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1)用白话文叙述上面的故事;(2)不少于600字。
答: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本题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而是要求把理解和记忆结合,在记忆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答案:(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解析:《醉花阴》点明写的是重阳佳节,写夜晚透凉,西风卷起窗帘,东篱边菊花盛开,这些都是仲秋景物的特征。《声声慢》没有具体点明时间,但写乍暖还寒,白天和晚上气温差别很大,所以晚来风急,大雁由北南飞,黄花已开始凋谢,这些都是深秋的景色特征。
答案:《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3.解析;这是一道名句鉴赏题,旨在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1)从声音的角度,分析这十四字的平仄变化,说说它的音韵美。(2)从内容的角度,体会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从结构的角度,分析这十四字的内在层次,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4)从潜在意义的角度,分析“寻觅”二字的丰富内蕴。
答案:(4)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理解是此词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一种理解是主人公心情愁苦,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寻寻觅觅”。“寻觅”是一种愁苦至极的心态反映,并无具体的目标。另一种理解是词人生活极度贫苦,寻觅的可能是充饥御寒的实物。(本书持第三种解释,参看“课文解读”)
4.解析:(1)两句诗虽仅一字之差,但表现的意境却有很大差别,本题旨在提醒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细微区别认真体会。(2)(3)分析《醉花阴》《声声慢》两词押韵上的特征。押韵是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其加以分析,可以体会诗词的音韵美。(4)诗词常常离不开用典,对用典的作用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答案:(1)“晚”与下面“黄昏”呼应,暗示词写的是傍晚的景况,“晓”与下面“黄昏”呼应,写的则是从早到晚一天的景况。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把她一生的遭遇都压缩在傍晚或一天这个极短的时间里表现出来。(2)作者是女词人,不存在“出仕”的问题,引用陶诗是借古人古事抒写她内心浓得无法解脱的愁苦。
5.解析:这主要是表现技巧鉴赏题,(1)是象征的意义,(2)是借代、反衬的作用。
答案:(1)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香炉。词人寂寞空虚,以焚烧香料解闷;而缭绕的香烟象征着词人的丝丝愁绪。“玉枕纱橱”代指词人锦衣玉食、狐裘锦衾的生活,“半夜凉初透”,不是被冻凉,而是丈夫不在身边,因而“心凉”。
6.解析:(1)是对言外之意的理解。(2)把握意象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3)前人评:“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黑”字历来受人赞赏,值得玩索。
答案:(1)明写天候,暗指家世变迁。(2)大雁是候鸟,北雁南飞,宣告了秋天的到来,于是一派万木凋零的残秋景象和一缕悲凉的秋愁容易袭上心头;大雁来自北方,春天又归回北方,于是又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古有大雁传书之说,于是又能勾起对亲人的思恋。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雁,远不只是愁的象征,而是她家世和身世昔盛今衰的见证,所以大雁给她带来的是“伤心”。(3)妙在它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态,风烛残年,孤苦无助,饥饿无聊,穷苦至极,坐在窗户前面,简直觉得时间这个东西,实在坚固,难以磨损它了。其次,黑字,还暗示了词人前景漆黑一团,好似苦难的深渊。再次,这个“黑”字,是个险韵,极其难押,而这里却押得既稳妥,又自然。故清人彭孙?《金粟词话》云:“李易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7.解析:李清照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后期的词则多是反映国破家亡之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悲惨遭遇,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鉴赏李词,要紧紧抓住这把钥匙。
答案:《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写的是一个贵妇人的闺怨离愁。《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词末点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晚年的景况和心境不是一个“愁”字能够形容出来的,词写的是在那种悲惨生活境遇中的无比凄楚。
8.解析:此题是比较鉴赏题,两首词多处用了相同的物象,但是表达的情意却是不同,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
答案:《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是为了借酒浇愁,《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是为了“敌他晚来风急”。《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用以写愁,忧愁很深,以致使人消瘦不堪,《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写黄花昔盛今衰、昔荣今枯,用以自况,年轻时花容月貌,如今是年长色衰,感叹身世之悲。“永昼”“怎生得黑”都是嫌时间过得太慢,但“永昼”是因“愁”而起,“怎生得黑”是因“独”而起,年老体衰,饥寒交迫,孤苦伶仃,无依无助,“怎生得黑”,这一分一秒,尚且难以度过,又怎么能拖延到死!一个“黑”暗示了词人的苦难好比无底深渊。
9.解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词句可从三个方面鉴赏其妙处:一、“莫道不消魂”言尽意无尽,要体会它的言外之意。二、比喻巧妙。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写得成功。原因是这三句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和人物的身份都相吻合。三、“瘦”字用得传神。古人评说:“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清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 (《论词随笔》)
答案: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39868.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