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

1. 联系课文。考试中遇到的词语,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词义不理解,首先想到的便是相关的课文内容。如2005年广东卷第13题“遽以白就”中“白”的意思,联系《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一句,可以推知是“禀告”之意。再如2003年高考题第11题“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中“讽”的意思,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可以推知是“劝告”的意思。

2. 联系成语。文言词的某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许很少见到,但在一些成语中却依旧保留着。如2005年重庆卷第14题翻译“发椟出券归其主”,句中“椟”字联系成语“买椟还珠”便可推断出是“木匣”之意。再如《宗泽治兵严而有方》中“谓仲祖胁从,贷之”一句,“贷”字的解释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就不难推知是“宽恕”之意。

3. 联系诗句。文言语段中的一些疑难词语,可能就在你熟悉的诗句中出现过,适当的联系,也许就能帮你解决问题。如2004年全国卷Ⅲ中翻译“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邻”,其中“比”字之意联系诗句“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推知是“交界,相邻”之意。再如2004浙江卷文言文中“金骑之来,正坐断河梁耳”一句,“坐”字的用法联系“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便可推知是“因为”的意思。

二、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

1. 通假字。高考所考查的通常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通假,所以,根据上下文内容大多可推断出来。如“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后汉书·樊宏列传》)一句,“责”字的义项中没有适于本句的用法,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是通“债”字。再如“秦兵逼肥水而陈”(《资治通鉴·肥水之战》一句中的“陈”字,它本身各个义项在本句中也均不适宜,而根据上下文考虑到与“阵”相通,为“布阵”之意,语意就畅通了。

2. 偏义词。偏义词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在翻译中也不容忽视。如2003年安徽卷文言文中“刺诸县短长”一句,“短长”只有“短”的意思。再如课本中出现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中“利害”只有“害”的意思。

3. 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名词做状语、动词做名词等等,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会改变词性,这种现象平时一直作为重点掌握的知识,在考试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如2005全国卷Ⅱ第11题解释“使群臣丧之”,“丧”字就是为动用法,即“为……治丧”。再如“吾腰千钱,重,是以后”(《哀溺》)一句中,“腰”“后”都是名词做动词,译为“腰缠”“落在后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7625.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