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教材、教案和粉笔等为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选用的教学资源大大增加。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显著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就是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整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用书、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使用的教学资源。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这些教学资源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效教学呢?
1、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
利用投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用多媒体教学有如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知识点没有特别突出,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快。而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很好。比如:“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的发现”、“渗透作用原理”、“生长素的发现”、“被子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蛙胚的发育”、“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细胞工程”等,由于这些内容具有抽象、过程连续的特点,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教材中的固定图象和分段介绍转化为屏幕上活动的连续过程。相反,有些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比如:“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NA的结构”、“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由于这些内容大多是以文字叙述为主,要靠学生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1、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使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向往,并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是生物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借助多媒体形、声、色的动态感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基因的表达”一节时,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父母与子女相似的长相,两只小花猫相似的外貌等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外貌相似的现象呢?” 正当学生疑惑不解时,引出课题“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这样借助多媒体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2、在揭示抽象概念时使用多媒体。对于某些生物学概念,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搭桥铺路,降低思维难度,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运用“Macromedia Flash MX”软件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将教材中的固定图象和分散的知识转化为屏幕上活动的连续过程。这有助于学生从知识的整体性上去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在知识点多、知识量大时使用多媒体
在进行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时,由于一个专题的知识点很多而且分散,为了将分散于各章的有关知识有机联系在一个专题内,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使分散的多个知识点在学生大脑里形成一个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能把多媒体当成知识“灌输”的工具。现代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手段、方法的统一,多媒体应服务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于提高教学效率,服务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大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其次,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有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学生动口、动手,进行探索和讨论。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需要设计得富有交互性。从而使多媒体不仅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也能成为学生自学的工具。
最后,要坚持“亮剑”原则。多媒体的使用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用于其他教学资源无法替代的地方。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这样才有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在什么地方都用多媒体,甚至为了用多媒体而去用多媒体,就成了滥用。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2、优化“直观教具”资源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合理、有效地使用演示实验、模型、实物、挂图等一些直观教具,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去优化这些“直观教具”资源呢?
首先,要以教材为依据,合理选用“直观教具”。例如在教学“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时,教材中给出了“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那么教师是选用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挂图作为教学资源呢?或是在课堂上进行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教学?哪一个教学资源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此时就应以教材为依据来选择教学资源。又例如在教学《DNA分子的结构》时,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有:DNA分子结构挂图、DNA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怎样选择呢?如果只用DNA分子结构挂图教学,那么学生观察到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难以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知识。如果只用DNA分子结构模型教学,那么学生观察到的是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对识别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造成困难。因此把DNA分子结构挂图和DNA分子结构模型都用作教学资源,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要以“美观”为原则,选用“直观教具”资源。“爱美之心,人间有之”,一幅美观的挂图,一个美观的模型,能使学生百看不厌。一幅纸张陈旧发黄、黑色线条的《植物细胞平面结构图》与一幅崭新、彩色线条的《植物细胞平面结构图》应用于教学,哪一个效果好呢?不容质疑,是后者。可见“直观教具”外在的颜色、线条、文字、结构等决定其美观度。选择美观的“直观教具”资源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要注意形成高潮氛围,避免平平淡淡地使用。为此,教师可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配合使用直观教具。
3、优化“教辅”“教参”资源
“教学参考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来说,对于教材的把握还不是那么准确,理解不是那么透彻,甚至是上课的一些具体环节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学参考书,可以使他们比较迅速地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注意事项。即使是老教师,也有必要细读参考书。教师如果没有事先研读参考书,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片面性,极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遗漏,或者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找不准教学的难点,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教师东拉西扯地讲,学生不着边际地听,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提高。同样,教师上课的思路,不能被教参局限,也不能在课堂上把教参上所有的东西照本宣科地读给学生。因为教参上的内容也未必完全正确,或者说未必完全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运用具备一定的经验之后,就不应该再死抱着参考书不放,而要试着独立地研究教材,也只有独立研究教材,才能真正把课上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辅导用书”是又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一般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种。那么教师如何使用“教学辅导用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选用优质、正版的“教学辅导用书”。特别是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辅导用书”,具体一点就是知识点解析正确、作业安排有层次、作业量合理、题型布局科学。其次,要像使用“教学参考书”一样,要仔细研读,同时又不能局限于“教学辅导用书”,要根据学生认知实际来使用“教学辅导用书”。最后,使用“教学辅导用书”要以教材为依据。例如教师在教学“自由组合规律”时,就应该先让学生解决教材后面的复习题,然后再有选择地完成所选用的“教学辅导用书”相应练习题。
4、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长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应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只是教学手段,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目的。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用书、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应结合“学情”特点,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学情”是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前提。任何教学资源的使用必需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
最后,应遵循“直观教具”优先的原则。在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用书、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这些教学资源中,教师、教材、学生是首要的教学因素。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其他的教学资源,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事物先建立感性认识。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时应遵循“直观教具”优先的原则。教师应首先考虑使用“直观教具”,如果没有“直观教具”可用,再选用其他教学资源。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需对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用书、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的使用进行优化。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只是是手段,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就是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整合,是信息化背景下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71248.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