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学好高中语文学科最为基本的奠定,是为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做准备的工作。所以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题目: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指导
现代文阅读指导: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一.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另外五个专题:
①关键语句的理解和分析②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③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④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⑤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二、讨论分析课前练习,归纳概括解题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三大题)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叔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名,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之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2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答案是C。 (3)理由:与C项推断有关的原文语句是:“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这段话表达了很丰富的意思,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信息:汉代画像石中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且作者并没有说神兽和马分别出现在两种图案中;更没有说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没有神兽、神龙的形象,不属于神话故事,超出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本题C项推断说所有这样的图案都不属于神话故事,此全称判断当是推断错误。(4)小结:根据关键词句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二)从高考测试的角度来看,这一类型并非从未有过,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没有明确提出而已,本题就是2000年高考科技文阅读第三题。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本题实际上也是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理由:根据文中的信息,把钠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物理学告诉我们,绝对零度是很难达到的;且根据常理,一件事情做起来困难,代价要大一些,做起来简单,代价要小一些,由此可以推断,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大于利用铷气,因此A项是错的。再看B项,文中说“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并且说“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可见B项是正确的。至于C项,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物理方面的知识可知,光速在真空中每秒约30万公里,光的波长长短和它的速度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介质中才会有快、慢之分,所以C项是错误的。D项呢,文中提供的信息表明,降低光速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还不能说“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4)小结:调动课外知识来帮助推断和想象。 (补注:科技类文章阅读常讲“客观性原则”,即“阅读的过程就得心无旁骛,专心于阅读文本本身”;但如在文本中找不到依据,就要根据文意和知识积淀进行合理的推断。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平时要多练习、多积累,做题时要讲究整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又要充分调动知识积淀,大胆推断,融会贯通)(目前看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一考点仅出现在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偏重于推断;但阅读文学作品更需要推断和想象,尤其偏重于想象。明年高考第四大题很可能就会有此种类型试题及相应要求,估计会以文字表述题形式出现。下面我们对此作出相应的探讨)(四)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在最后的空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话,要与前面的内容吻合。空袋子看见周围的伙伴们都鼓鼓囊囊地站着,自己瘪塌塌地躺在地上,心里羡慕极了。“我也要站起来,”它鼓足气,用力向上一窜,问他的同伴道:“伙伴们,你们看,我站起来了吗?”“没有。”“现在呢?”空袋子又用力往上一窜。“也没有。”“那么,这回呢?你们再仔细看看,这回总站起来了吧?”空袋子用力狠劲往上窜。“没有,没有,你根本就没有站起来啊。”“真奇怪,”空袋子软瘫在地上,叹道:“为什么大伙站着,倒是毫不费劲;我用了最大的力气,反而站不起来呢?”同伙回答: (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空袋子站不起来是不争的事实,除非它改变自己,具备站起来的条件。文中的空袋子渴望站的结果,但它只是一味地“窜”,殊不知充实自己才是站起来的首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因此,当莫名其妙的空袋子叹息时,鼓鼓囊囊的同伙会告诉它:“因为你肚中空空,怎么能站得起来呢?”(3)小结:根据逻辑关系来进行推断和想象。本题属于因果关系推断,还有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等推断。(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殷商时期是一个宗教意识极为浓厚的时代,原始的神学观念在社会中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在殷人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是至高无上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人还没有从神的绝对无上的权威下剥离出来,而完全是神的附庸,受神的支配。从已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殷人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神学政治体系,殷人最重要的神事活动就是祭礼典礼,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之大节也”。祭祀鬼神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指导着国家所有的日常活动。人对神的祭祀活动,表明了人类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而具有的畏惧和崇拜心理,希望借助神灵的伟力来消除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及乞求神灵赐予福祉的愿望。殷代卜辞记录的史实充分证明了殷人无论从事任何事情,无不采用占卜的形式以决疑惑。《尚书•洪范篇》作为追述殷商官方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殷人一切都要通过占卜预决吉凶的事实。在国君、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因素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卜、筮的意见。但也毋庸讳言,尽管原始神学思想成为殷商时期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但我们从流存下来的记载殷商文化的历史文献中,还是可以窥视一丝殷商时期极其微弱的反神意识的苗头。在《尚书•高宗肜日篇》中,记叙了一位上层统治阶层人士的话语:天神监视着下民的一切活动,下民中若有不顺“德”、不听从天神惩罚的,上天便会降旨予以纠正,而下民们却反诘道:“上天又能把我怎么样?”这下民的一声细微的诘问,在当时宗教迷信充斥一切的社会里,无疑是打开了一道小小的缺口,为民意留下了一块小小的地盘。因此,我们在探讨殷商时期的原始神学思想时,应当认识到,在殷商时期确立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虽然具有最终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透露出了一些人们力求以卜筮为媒介,通过祭享的方式去影响至上神并建构以人为中心的神人关系的讯息,这一讯息对以后的儒家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影响。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选出与课文相符的一项:A、上天连续干旱不雨,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商朝君臣共商度过危难之策。大臣偃辛奏道:“大王不必过虑,天行有常,久旱之后必有大雨。况我有数十万丁壮,掘西江之水足可解旱情。”商王道:“爱卿言之有理。命汝引二十万丁壮三日内引来西江之水,不得有误!”B、周人大举攻商,纣王正与妲己戏于鹿台,纣王曰:“寡人受命于天,周人能奈我何?”依然纵酒歌舞不休。C、夏桀行为苛虐,荒淫无道,商汤王起兵征伐夏桀。两军对阵,商汤王说:“你荒淫无道,大失民心!我为民伐罪,替百姓造福,是堂堂正正的事业,识相的,快快投降乃是上策!” D、商帝盘庚时,想把都城由黄河以北迁至黄河以南。开始时,众人都不太愿意,并搬出黄河断流作为上天示警的证据。盘庚说:“黄河断流是自然现象,上天示警不可信。况且一味迷信上天鬼神,国家就会衰亡。”(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B (A、不合商朝“神性至尊”的思想。天久旱无雨,商人必先祭天祈雨。 C、商汤王强调的是“民意”,而不是“天意”,所以与本文主旨不一致。 D、殷商时的盘庚帝不可能说出那种触犯神灵的话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70835.html
相关阅读: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