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研制是我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继2000年对现行高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完成之后,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中的第2个步骤。对于生物学课程改革工作来说,这第2个步骤的改革要实现更大幅度的跨跃,以便使新的高中生物课程能够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国际上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为完成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的这一重大工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和有关的人员经过2年7个月共同努力,至2003年初,标准的研制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已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为了使更多的生物学教师了解高中课标及其产生的背景,本文将对高中课标的研制工作情况做一简要的介绍。
1 高中课标的基础研究
高中课标的基础研究于2000年7月开始,研究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高中科学领域和生物科目的任务及价值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3个层次构成。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及综合实践活动等8个学习领域。科学学习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4个科目(科目相当于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课程),每一个科目又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由于课程结构的变化,研究学习领域和科目的任务,以及本科目在相应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每个标准研制组的基本任务。
经过比较研究,课题组对这一问题形成了以下的一些基本认识。
在当今和未来中国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高中科学领域的课程要对所有的高中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让他们都有机会学习物质科学(物理、化学科目)、生命科学(生物科目)、地球空间科学(地理科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核心任务就是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公民的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索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渗透和影响着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今天,我国的每个公民都应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以便使他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事件和问题时,能够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或决策。高中生物科目(以下也称为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和价值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己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对于我国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育来说,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应该包括:
·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
·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明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和价值对高中标准的研制具有指向性的作用,这一工作实际上是为高中课标的研制确定了基调。
2)科学探究在生物课程中的价值
科学探究包括很多方法,生物学家正是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生命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由此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断地丰富着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是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动态的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应该反映生物科学的“完整画面”,应该将科学探究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
3)高中生学习生物学情况的研究
课题组对高中生学习生物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使用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量表和规范的统计方法,调查的内容包括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生物学主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等。这些研究的结果已在本刊和《学科教育》发表。
4)生物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生物学教育的国际比较是标准研制组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目的是使我们在课程标准的研制中能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课题组对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以色列等国家的高中生物学课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了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地位和价值、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大纲的比较、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研究以及对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分析。
课题组还通过荷兰课程研究所得到并分析了35个国家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主题及各主题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国际比较,使我们在反思我国的高中生物学教育时有了更明确的参照和更开阔的思路。
5)国内研究
在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同时,课题组还对国内的生物学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生物学教育的社会需求分析、中学生物学课教学条件调查、中学生物学教师队伍的分析,以及国内生物学教材使用状况的调查等。
此外,还就生物科学的发展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影响、生物学教育评价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2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组人员的构成和工作方式
2001年7月,基础研究初步告一段落,这时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也已经完成,生物课程标准组的全部人员都转入到高中课标研制之中,同时高中课标研制组的核心成员增至10人。高中课标研制组的成员包括高校的生物学、学科教育教授,中学生物学特级、高级教师和教研员以及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编审人员。从专业背景来看,课题组的成员构成合理。此外,他们都具有中学生物学课程、教材或生物学教育某一方面研究和工作的经历,对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的情况也有充分的了解。
标准研制的工作方式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在2001年7月以后的19个月中,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组织了13次高中课程标准工作会议,每次会议上,核心组成员要集中工作5~6 d。在每次会议之间,核心成员还要分别或带领各自的工作小组完成一定的任务。
2002年初,高中标准的初稿完成。标准组先后向各地百余名中学生物学教师和教研员,十几所高校的几十位专家、教授,中科院和工程院的10位院士征求了意见。标准组根据这些意见对高中课标进行了几十稿的反复修改。高中课标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彻底告别了前苏联的课程模式,形成了适应我国现实情况和今后发展的生物学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这一标志性工作的完成是我国众多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血汗的结晶。在我国,用这样长的时间,做如此充分的基础研究,并动用了如此众多的人力和财力来完成一个生物课程文件,是前所未有的。
3 高中生物标准的研制依据
高中标准的研制依据了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依据了我国50年来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规律;依据了我国生物课程现有的水平和起点;依据了我国高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校条件;依据了标准组对国内外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结果,以及对现行生物课程进行的反思和对本次课程改革突破点的认定。
4 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对高中生物课程产生的影响
4.1 高中生物课程的目的任务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样的表述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高中教育的性质的变化和高中教育发展的方向。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规划,在今后5~10年间,我国将要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高中入学人数和普及率将有很大的提高,这使高中教育中“公民教育”的色彩加重。在今后的高中毕业生中,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人数和比例也会有所变化,这就要求高中教育不仅要满足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直接就业的那部分学生的需要,高中教育应该是为不同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的“立交桥”。由于高中教育发展而产生的这一变化,使得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既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又为他们选择今后的职业方向和学习方向提供帮助。从着眼于生物学工作者的培养,到面向全体高中生的生物学素养提升,这一变化不是意味着要降低生物学教学的要求和质量,而是要使高中生物学教育得到全面加强。当全体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以后,就扩大了优秀生物学家产生的土壤。
4.2 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 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每个课目都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部分。科学领域中的每个模块为36学时,学生通过了该模块的考核,可以获得2学分。在3年的学习中,学生修满144学分方可毕业。学生每年在每个领域都要获得一定的学分,3年中必修的学分应修满116学分,校本课程应获得6个选修学分,另外的22学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从各领域、科目的选修模块中任意选学。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高中生物科目的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6个模块,必修模块有“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模块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科目的每个模块为2学分,必修学分为6学分,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
高中生物课程采取了必修、选修模块式的结构,这使得新的生物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很大变化。与原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相比,在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必修内容减少,3个必修模块突出了生物学的核心基础,又注重反映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领域,力图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在必修的基础上,选修内容从科学、技术、社会的层面展开,构成3个模块,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力求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课程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3 高中生物课程的地位 高中生物课是高中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科目,在必修部分的要求方面,它同该领域中的另外3个科目一样都是6学分,108学时。这使得高中科学课程中的理、化、生、地处于同等的地位。它反映了课程方案制定者在新世纪中对生物学教育价值新的理解。它也反映了国际上科学教育中的共识和趋势,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值得称道的进步。
高中课标将决定我国在新世纪中高中生物学课程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成为生物学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准绳,将对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制定高中课标的依据、相关的研究基础和我们对一些问题所持的观点,希望这一介绍能对大家了解和贯彻高中课标有一点帮助。
自《生物学通报》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65333.html
相关阅读: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