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体系
二、知识解析
(一)胰岛素的结构:
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是脱水缩合,这其间要失去49分子的水,形成49个肽键;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COOH和2个-NH2;若一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那么胰岛素的分子量大约是5646。
(二)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
1.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合成是在胰岛B细胞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与其合成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注意掌握各细胞器所起的作用);其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外排作用。
2.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是真核细胞基因,其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对编码区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
3.基因控制胰岛素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在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306个脱氧核苷酸;该过程中约需要51个tRNA,mRNA中大约有153个核糖核苷酸、51个密码子。
4.人体内合成胰岛素所需要的原料-氨基酸的来源途径有:肠道吸收、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氨基转换作用(其它物质的转变)等。
(三)胰岛素的作用及异常:
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的分泌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两种激素间的关系表现为拮抗作用;当人饥饿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
2.如果一个人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可能的原因是肾功能发生障碍或患糖尿病。如果是前者,原因是由于肾小管不能有效地将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他的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该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如果是后者,其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量过少,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鉴定尿糖一般用班氏试剂,如果尿中有糖的话,加热后溶液的颜色将由蓝色变成砖红色沉淀;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多食、多尿、多饮、口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等,其中涉及到肝脏、胰腺、肾脏等器官的参与;临床中用该种激素治疗糖尿病,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原因是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被消化分解,失效。
(四)胰岛素的生产:
过去用来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主要是从动物体的器官、组织中提取,由于产量很低,不利于推广。现在利用发酵工程的方法生产胰岛素,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而且还降低了成本。
1.菌种的选育:
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这种细菌又叫做工程菌,其构建过程是:
①提取目的基因:可采用人工合成基因方法获得。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它是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外并能够自主复制的环形DNA分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酶有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③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这个过程中一般用要CaCl2处理细菌的细胞壁,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大肠杆菌能利用人的胰岛素基因合成胰岛素,说明了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2)培养基的配制:
①不仅营养成分要全,即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而且原料应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来进行选择,即从同化作用角度看,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型,因此我们选择碳源时应选择含碳的有机物。
②工业生产上一般用的培养基类型为液体培养基。
(3)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目的是防止杂菌的污染,避免引起竞争。
(4)扩大培养和接种:应选用处于对数期的大肠杆菌做菌种,该时期的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5)发酵阶段:
①胰岛素应属于大肠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获得更多的胰岛素,应适当控制延长稳定期,一般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该时期与上一个时期比较,菌体数目的增长趋向平缓,从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来分析,原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关系看,是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该阶段种群数量达到K值。
②在该阶段还要注意严格控制温度、pH、无氧等发酵条件。
(6)代谢产物的分离和提纯:提取时应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后的产品,还要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产品。
2.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工程菌??大肠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其生殖类型属于无性生殖中的分裂生殖。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等。大肠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或无核膜),人体细胞有成型的细胞核;大肠杆菌无除核糖体以外的其它细胞器,人体细胞中有各种细胞器等。该菌种的获得采用的是基因工程育种,属于定向的变异。
三、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60003.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