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省汨罗三中 曾智锋
当今应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这是时代给教师的新任务,并以人为本,这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前提。时代的发展为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应该是“指挥”,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场上队长”,身先士卒,与队友共同拼搏,在比赛结束后,把队友——我们的学生,高高的抛向空中……
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里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学名著。从《诗经》、《楚辞》、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以及外国的文学作品;涌现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鲁迅、巴金、老舍、沈从文、朱自清等一大批的文化巨人;体裁也涉及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另外还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诸多文学流派。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我们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课堂教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建立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问题。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老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僵化。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建立学生主体观。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的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的学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的内容发生共鸣,从而寻求精神的家园。
因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时代对现代学生的要求,必须要具备创造精神,这精神应从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这必将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的天地,培养新人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337413.html
相关阅读: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