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21世纪的今天,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尤其是高中数学的应用和实践价值得以体现,而培养熟练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年轻老师但我却尴尬的发现,很多高中学生并不喜欢数学,甚至想放弃学习数学。但是我们也知道,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讨厌学数学,而是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吃力遇到难题解决不了,时间久了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最后侵蚀了学习数学的兴趣。2019年我中途接了一个高二教学班,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并做了三次测试,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弱,数学成绩整体偏差。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我发现很多学生平时由于基础薄弱,导致整个数学学习不在状态,学习态度也很差,以至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想放弃学习数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就想办法对症下药,尽可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走出困惑,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巩固提高。

根据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激发兴趣是先导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应通过实例启发学生明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乐趣,有了乐趣兴趣也自然会越来越浓厚,在不满足一种或者两种方法的情况下,更多的学生会去尝试创新更多的方法,去体验创新无止境。例如在学习选修课椭圆的过程中先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各行星轨道和北京鸟巢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并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做数学趣味实验:取一条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板上的两 点F1、F2,用铅笔尖M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看看画出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做图过程并分组讨论得出:(1)绳长应当大于F1、F2之间的距离。(2)由于绳长固定,所以 M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也固定。让学生自己小结:满足几个条件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从而得出椭圆的定义。通过数学实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从而确立一种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是必须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变化,把新老教材认真的研究对比,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注意重难点的改变。平时也要不断加强学习,随时掌握新课改的动态。应该说新的数学教材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更贴近现实生活。如数学教学概率的思想,概率服从大数定理与中心极限定理。教师自己一定要研究透彻,如极限中的无穷小与无穷大。没有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数,无穷小不是零。无穷小只能是“无限接近于零”,可用“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来理解。概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抽奖问题随机抽奖第一个人抽奖和最后一个人抽奖中奖的概率是相同的。再如教师必须先自己研究导数的概念,这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瞬时变化率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是建立导数概念、用导数定义求 函数的导数的基本思想,丢掉极限思想就无法理解导数概念。又如在今天的消费活动中分期付款应用日益广泛,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一次性支付较高的款额有一定的困难,而另一方面很多商家和机构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改进营销策略,因此才有大到住房、汽车,小到日用家电,纷纷推出分期付款业务。用数列来解决生活中的存款复利问题和分期付款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应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认真研究教材,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努力减少时间的空耗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环节

创造精神启发教学方法:创境法,激情法,设疑法,研讨法,暗示法等。如果教师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发现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求新求异、独辟蹊径、举一反三、大胆想象、激发潜能。作为年轻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多听听老教师的优质课,网上观看名师视频,也要积极参加青年教师赛课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借助多媒体是创新手段

多媒体技术应用广泛,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集成一体,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余弦函数的性质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余弦函数的动态图,通过动态图形直观形象展示,数形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对称中心等的性质。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鸟巢椭圆、圆球的建筑图片等。创造情境,使学生很快掌握椭圆、圆等图形的特点。多媒体技术提供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生动形象的动态图形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组织数学趣味活动是必要补充

教师应该利用辅导课组织学生户外勘测,如在教解三角形实际应用这节,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工具测量仰角 、俯角、两点间距离。解决实际问题,如 从地平面A、B、C 三点测得某山顶的仰角均为 75°,设∠BAC=60°,而BC=200 m.求山高?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自勘测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从而真正掌握利用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思想方法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建模思想。一方面实地测量增强了本节课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337315.html

相关阅读: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