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与提出问题
“问题”是一种不想的状态,它是目标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的差异。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起始状态,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2)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这是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3)障碍,即问题的起始状态转入问题目标状态的阻碍,这些障碍通常以子问题的形式存在,要求问题解决者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来解决。
提出问题一般包括构建问题、表述问题和确定问题三个阶段。(1)构建问题,即深入理解问题情境,明确给定,找出给定与问题目标之间的障碍;(2)表述问题,即结合已有知识与情境事实,分析揭示障碍的本质与内涵。(3)确定问题,即通过对问题目标进行分类、归纳、评价,以确定问题目标状态的具体内容。这三个阶段依次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过程。
二、提出问题技能训练要点
在进行“提出问题”的技能训练过程中,可以图1所示的“提出问题”的程序性知识框架为内在教学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构建问题
要构建问题,需创设发现型问题情境,通过创设发现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情境,明确问题情境的实质内涵——给定,通过比较给定状态与问题目标状态,发现障碍,即发现问题。
例如,教师用图片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下发现型问题:(1)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问题情境,以发现型问题为“助产士”,归纳概括出情境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并与所要探究的问题目标状态做比较,从而明确给定与目标中的障碍。
例如,深入理解情境,找到情境给定——单侧光使植物幼嫩部分芽发生不均匀生长。而问题目标是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比较,发现障碍现象——单侧光是如何导致植物幼嫩部分芽不均匀生长的?
2.表述问题
表述问题是以问题情境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实验探究障碍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抽象,从而概括出其本质内涵,并以口头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呈现障碍本质内涵,进而突破障碍。将问题表述得全面完整、清晰,对探究领域加以界定,以便使探究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是探究实验开始的标志。
例如,展示达尔文实验的结果:1.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的部位;2.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是弯曲生长的部位,进而推论出:单侧光的作用位点和效应位点不同,单侧光是植物向光生长的间接诱因,因此可推测植物向光生长可能是因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直接因素,下传至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使其发生向光弯曲生长。
3.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评价,最终确定并提出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示例如下:
三、提出问题技能训练的策略
1.创设发现型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技能训练的前提
问题情境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呈现型问题情境、发现型问题情境和创造型问题情境。其中,“发现型问题情境”即问题是自己发现的,而不是由他人提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创设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发现型(探究型)问题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例、实验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问题情境,发现问题障碍——“提出问题”技能训练的关键
教师在进行提出问题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有目的地呈现适当的发现型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发现型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导致问题情境的根本原因——给定,进而在比较给定与目标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障碍,为进一步提出可值得研究的问题奠定基础。
3.运用实验和概念分析,结合非逻辑思维,发现问题本质内涵,突破障碍——“提出问题”技能训练的核心
给定与目标问题之间的距离——障碍,需要通过非逻辑思维、结合实验或概念分析方法实现思维的飞跃,进而突破障碍。例如,达尔文通过实验,结合想象,解释了单侧光使芽发生不均匀生长的原因——单侧光使芽的顶端产生了某种“影响”,不均匀下传至芽的伸长区,导致芽不均匀生长,进而突破了“单侧光是怎么导致植物的芽发生不均匀生长”这个障碍。可见,随着障碍的突破,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逐渐成形了。所以,发现问题障碍是提出问题的核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327042.html
相关阅读: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