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逍遥右脑准备了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希望你喜欢。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行伍(háng) 跬步(kuǐ)
锋镝(dí) 锲而不舍(qiè)
B. 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C. 氓隶(méng) 劲驽(jì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 中规(zhòng) 槁暴(pù)
遗镞(zú) 老聃(dān)
解析:C项,“劲”应读jìng。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解析:①“然而”意为“这样,那么”; 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意为“用来招纳”。 ④“逡巡” 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意为“把……设为”;⑥“用心”意为“使用心力”;⑦“从而”意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解析:A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②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连词,表因果,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C项,①代词,它的;②副词,大概。D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答案:D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弱点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解析:D项,“绝”,横渡。
答案:D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解析:①⑤为宾语前置;②为定语后置;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⑧为判断句。
答案:C
6.名句默写(6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3)是故__ 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答案:(1)弃甲曳兵而走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驽马十驾 奋六世之余烈 (3)无贵无贱 闻道有先后
二、阅读鉴赏(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 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注],上因惑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 ?: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孝文帝说之是说也,人常疑之
C.贾生尽为之对臣为韩王送沛公
D.上因惑鬼神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解析:C项“为”,都是介词,意为“替”。A项“属”,连缀,写;致意,引申为“劝酒”。B项“说”,通“悦”,喜欢;说法。D项“因”,因为;依靠,凭借。
答案:C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⑤是对贾谊的贬谪;⑥是表达贾谊怀才不遇的心情。
答案: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向他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解析:B项,“奉命制定”错误,根据原文,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答案: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贾谊)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2)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又喜欢读书,(文帝)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旧时和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尊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 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进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坐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 ,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 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读韩愈(节选)
梁 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上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降,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臣,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12.简要概括文中加线句中,“可憎的顽固面孔”和“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可憎的顽固面孔”指韩愈对王叔文改革的反对态度。“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指韩愈对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的坚决抨击。
13.为什么说韩愈“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一介书生的韩愈,为什么能够“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之所以说韩愈“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就是因为潮州人为韩愈建立了韩公祠,并将祠后的山命名为韩山,将祠前的江命名为韩江。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韩愈贬到潮州后为当地百姓做了驱除鳄鱼、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四件大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14.作品在写韩愈的同时,还写到李白、柳永和李渊父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样写是为了对比。与李白、柳永的对比,突出韩愈的遭遇更加不幸,进而突出了他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建树的难能可贵。在与李渊父子的对比,突出韩愈英名之所以永垂不朽,就是因为他能把个人的命运与百姓的福利连在一起,从而也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历史人物能否永垂不朽就在于他生前能否把自己与人民的福祉、社会的进步连在一起。
15.梁衡认为“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同时,本文的结句“一片江山尽姓韩”值得探究,请从内涵上加以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里讲的“壮”就是为民办实事的“壮举”,而这里的“悲”是悲悯引申出来的悲剧之美,后人的缅怀之意。也就是说,韩愈如果被贬到潮州的八个月里,心里只是自己的冤情,而没有百姓,没有为潮州人民办那四件大事的壮举,那么,他也就不可能“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
内涵是指赞颂传主的精神世界、所作所为,能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三、语言表达(8分)
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17.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编者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刘的标题强调这位文化人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编者改的标题既保留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点出其智慧。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新京报》消息,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同时发布了中华小孝子卡通形象笑笑、紫紫和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主题歌《我是中华小孝子》。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美德”,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至6岁的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对于这一工程,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写作指导]
①可以支持。德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软肋,实施此工程,可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道德的熏染,对德育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②可以反对。孝心缺失,有多方面原因。培养孝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百万孝子批量造,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会使我们迷失青少年培养的真正方向。
写此作文,不宜“剑走偏锋”,而应辩证分析。如要肯定,也应在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孝顺的标准,工程的 操作性等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如要否定,也应在肯定其出现有其合理的一面的前提下进行,比如,时下新闻中的“不孝”事件给人们敲响的警钟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322388.html
相关阅读: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