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恩樵
周国平在《周国平论教育》一书中这样说:“真正可惊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语文教学何曾不就是如此?当下的语文教学严重违背语文教与学的常识,成为病态化的语文教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笔者从还原语文教学的结构、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色,融入微课程的实践三个层面,努力以课程理念打破陈旧的语文教学方式,构建新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真正像语文教学。
一、从“旧四重”到“新四重”:让“课程标准”真正进入校园
其实,如何实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框架、原则与方法等做了科学而详尽的表述。但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应试教育基本上屏蔽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毋容讳言,当下语文教学的结构已经严重畸形化了,严重地偏离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真正走进校园,从而还原语文教学的结构,以完善的结构来谋取语文教学的功能,这是目前加强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前提。
语文教学结构畸形化的表现我将其概括为“旧四重”:1.重教材:教材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依托。2.重课堂:课堂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3、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4、重分数:分数成了语文教学的单一追求。面对“旧四重”,我的做法是:1.先改教材,再重教材与读物结合。所谓“改教材”就是对教材重组。我会变人文修养的单元主题为语言习得的单元组块,变文选组合为训练系统,变阅读本位为四线合击(听说读写),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其次,减少教材份量,让教材变薄。让教材变薄,一是可以避免多学而不精的状况,避免“挖坑式”的教学状态,避免“糠多嚼不烂”的现象。二是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让学生更多更充分地阅读。第三,增设读本及书单。我的做法目的是让教材形成这样的格局:以合理体式与适量的篇目构成的课堂教材与以一定数量的精选篇目与读物书单构成的课外教材相结合。2.先改课堂,再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首先,我是以高效课堂的理念来改革当下的语文课堂。其次,从课堂教学扩大到课外语文活动与校外语文实践,树立“大课堂”的观念,同时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变“重课堂”为“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3.先改阅读(教学),再重阅读与听、说、写的结合。改革阅读教学,主要改讲读本位为自学本位。我只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组织与引导学生自学。另一件事就是讲学生不懂的。在改变阅读教学方式的同时,我会将听、说、写完整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4.先改分数,再重分数与素质的结合。所谓“改分数”,一是努力提高语文试卷的命题的水准,努力让语文分数更多地朝着语文能力与素养靠近。二是把分数作为语文素养之树上自然的果实。盯盘揉下的分数也许果形是大的,但是,是缺乏汁水的;以养育语文素养之树而结出的分数之果,一样可以大且有汁水。
二、从“旧四多”到“新四多”:让“课程标准”转化为现实行动
让“课程标准”真正进入校园之后,还应该有将“课程标准”转化为现实行动的具体策略与方法,或者说是“抓手”。针对当下,“教师教教材多,课堂讲的多,学生作业多,考试多”这“旧四多”极为普遍的现象,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多读书,多写随笔,学生多讲,活动多搞”这“新四多”。“新四多”让“课程标准”软着陆,且转化成了现实的“语文教学力”,坚守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得到提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271822.html
相关阅读: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