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般学习次序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概念出发,掌握它的全部概念、术语,达到对该知识或学科的认知,最终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二是从问题本身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进而创造概念,在以后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其合理性和实用性。显然,第二种方法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因为学习者是主动参与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可见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素质教学全面推进的今天,各种教学模式不断的被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如问题情境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问题案例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较以前应试教育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仅以问题讨论式教学为例,谈谈该模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对策略。

1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

问题讨论式教学是通过团队合作,经过讨论激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智力操作从而使其独立掌握新知识的本质。讨论式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辩论和研究学习。整个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1]。如上《基因的表达》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供白化病患者的照片或人的单、双眼皮对照图片,让学生讨论出现这种性状的原因,讨论前学生已学习了DNA是遗传物质,含有遗传信息。通过讨论,学生会对遗传信息和性状间的某些联系有所感知,易于教师解释课本里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需要将遗传信息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上去,通过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最终控制性状的过程等知识,继而也为转录和翻译的讲解做好知识情景铺垫。基于上述几点,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要考虑问题的难度、新颖度及所讨论问题和已有知识的逻辑关联,从而为问题的讨论做好前期铺垫,以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根本性转变,赋予中学教学蓬勃的生命力[2]。

2问题讨论式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

2.1问题的难易

问题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所以问题的设置异常重要。现实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问题设置过难或过易的情况。过难会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失去讨论的冲动,毕竟中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比较狭窄,较多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很难有全面和深入的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问题设置过易又使学生觉得过于简单,无讨论的价值,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延伸。所以要对问题的难易进行严格的推敲,既在学生的知识层面之内,又有所提升,使问题本身具有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所暗含的意思进行挖掘,继而达到提升的目的。

2.2问题的逻辑性

为使新、旧知识经验能活跃、有序地相互作用,问题解决活动的系统逻辑性是很必要的。教师要求学生综合信息,积极推理和判断,进行严密、有序的推理。这些推理是有根据、有理由的,而不是胡乱猜测。它的证据和理由可能来自原有的原理或经验,也可能来自当前的事实资料。如在教学中,要说明基因表达过程中基因、RNA中碱基和氨基酸的数目比为6∶3∶1。提出的问题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双螺旋片段,基因携带遗传信息,什么是遗传信息?转录过程中如何得到信使RNA?信使RNA上的碱基数和基因上的碱基数是什么关系?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上的几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答案。教师还要为“基因的结构”一节做好铺垫,提醒学生该比例只有在题目严格的限定下才成立,因基因由几部分组成,并不是所有部分都能转录得到信使RNA。

2.3问题的层次性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让其了解学习的任务与意义。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任何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是与元认知结合后产生的,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学习阶段的不同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要求不同,核心问题的定位、提出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根据是教学的目的、要求层次。如对刚接触遗传学的高中生来说,其核心问题是生物体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给下代并如何改变的?相应展开的问题为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遗传物质的特点和分配规律是什么?遗传物质与性状的关系如何?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接触到遗传定律后,其核心问题就变成“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有什么关联”,据此展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大遗传学定律的学习。

2.4活动的组织形式及问题

运用问题讨论式模式教学时,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活动方式必须要合理。参考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划分讨论小组,并保证小组人数适当,一般以4~6人为最好;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学习、批判,最后达成共识,给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师要为学生的讨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下高效的参与讨论。必要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防止学生进入思维死循环,做到“引而不定,导而不限”。需要指出的是,最好能在课前为学生留出一定时间,通过学生自己查阅或者上网收集资料,配合导学案的使用,可以收到更好的讨论效果,做到有话可说、有题可论。同时讨论小组的学生组成、水平差异都要考虑在内,否则就有可能使一些同学无法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3问题设置不当的应对策略

问题讨论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3],教师给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并且问题本身是学生尚不清楚的;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很大的包容性,尽可能有多种解决途径;问题的讨论应该可以暴露出学生已有知识和课本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立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反映了主要矛盾,找到一个统领全局的知识点,再根据这个知识点,展开相应的问题。如何确立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就是能反映知识点元认知意义的那个问题。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核心问题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本图解和文字描述,可以熟练的复述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其进行的内外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对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做出剖析。

其次,在核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化和系统化的拓展。如上述,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后,可以提出相关影响曲线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交织的问题,如此可以使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梳理,建立联系,各个知识点不再零散无章,也使学生可以前后联系的解决综合题目。

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需及时加以引导和归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发现的知识点深度不同,思考角度不同,而且学生对未知知识本身的理解存在差异,在提出正确观点时也极易出现错误理解,教师需进行归纳和引导,梳理学生观点,不断整理,同时让学生将讨论的问题进行自我整理,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问题分析的逻辑性,学生也因参与了问题的整理过程而使其记忆更深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252778.html

相关阅读: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