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陆青春
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杭州市教育局转发了省教育厅的这一“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此外,宁波也已出台文件全面启动“零起点”教学。这一政策新动向被形象解读为严防教学“抢跑”,从根源上遏制小学阶段课业压力逐年递增势头的有力举措。舆论认为,这无疑对外释放了践行教育主管部门贯彻国家教学减负要求的新路径,极具示范意义。
“零起点”教学实施两年了,效果如何?最近,笔者对已实施“零起点教学”的学校调查发现,一个班42个学生没有一个零起点。
这种现象揭示了两个问题:第一,虽然“零起点”教育的呼声一片,遗憾的是不但没有遏制“抢跑”,“抢跑”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家长们的“领跑”和各种辅导班的泛滥,也在助长这种势头;第二,虽然提倡“零起点”教学,但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改革等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配套措施让学校和家庭彻底摈弃各种赶进度式的“抢跑”,在这种情况下当少数家长坚持让孩子“零起点”,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教育中让孩子面临受挫的尴尬。
在笔者看来,“零起点”教学并不是解决教育“抢跑”之药。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并未设立自己的起点,而是以课程标准与教材做依据的。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他们本身接受的就是“零起点”教学,可是大多数学生正在自己“抢跑”。这说明教育“抢跑”与“零起点”并无直接联系。与教育“抢跑”真正有关联的是家长的思想: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应试教育的核心就是将已有的现成知识反复炒翻,力求滚瓜烂熟。家长正是看重了教育这一个通病特点,便理所当然认为抢跑就是有着更多滚瓜烂熟的机会。
教育“抢跑”核心问题不是零起点教学,因为整个教育现状是不实行零起点学校只是少数,但教育“抢跑”却很普遍。要根治教育“抢跑”现象,必须对症下药。这药方,就是切切实实推行素质教育,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用素质教育彻底取代应试教育,让“抢跑”劳碌无功,毫无价值。比如课堂教学不是满堂灌,不是反反复复炒现饭,不是围绕课本内容喋喋不休,而是启迪学生思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前学习那些仅仅是一种范例内容有何价值呢?比如检测语文能力,不是几个形式可能变化,内容却未离开课本窠臼的习题,而是形式新颖内容贴近生活的社会实践,“抢跑”学习课本内容还有意义吗?比如检测英语能力,不是让学生默写背诵单词句型语法鹦鹉学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开展有创造力的社交场景活动,提前“抢跑”学习教材还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课堂教学不在应试教育圈子里打转,学生评价不唯分数,那么,孩子的教育“抢跑”现象自然会消匿下去。
关于教育的意义,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培养孩子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也没有捷径,学龄前的孩子,相比于智力教育,更重要的可能是情感培养,让孩子学会尊重规则,拥有时间观念,学会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往往比会说一句英语,认识几个字更重要。格塞尔的实验启示我们,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更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所以,改变观念,需要从学校做起,从家庭做起,从教育系统性改革入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230536.html
相关阅读: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