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新版人教版语文将不选用《爱迪生救妈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作者:张烁

语文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是“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与历史记载不符?日前,关于语文课文“假不假”的问题再次引起热议,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点“动作”,都会引发人们关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培养出一代代栋梁之材。不管是教材更新,还是试卷改革;不管是理念升级,还是教学方式创新,都体现了深厚基础和长足进步,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关于个别语文课文的争议一直没停止过。此次,面对课文“假不假”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争议帖给语文课文挑出不少“刺”: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根据记载,当年的洛杉矶地震发生于凌晨4时31分,教室里不可能有正在上课的学生;比如《华盛顿与樱桃树》,考古学家发现,华盛顿童年所住的弗吉尼亚州拉帕汉诺克河边,没种过樱桃树;比如插图中宋朝八品知县身着紫色衣服,按宋代服饰制度,只有三品以上才能服紫色……

那么问题来了,语文教材需要这样“吹毛求疵”吗?“教材不是美文的汇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一针见血,“教材选用课文,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文,很多都是经过修改的,对选文做少量必要的改动,并非显示编者‘高明’,主要是为了适应教学需要。”

记者调查发现,选编进入语文教材的文章,改动很常见:有的是便于学生学习,将生字、生词融汇其中;有的是受篇幅所限,对原文进行缩写;有的是儿童接受需要,如删节文言文《口技》中不适宜内容等。

如果一篇课文各方面俱佳,无论是文学性、思想性还是出于教学的工具性,那么,就因为其有“不实内容”,一定要受到全盘否定吗?

不然。“小故事属于文学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也是可以容许的。”温儒敏介绍,即使是争议很大的《爱迪生救妈妈》,也并非“杜撰”,“194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里,就有一段爱迪生救妈妈的情节,小学语文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这些材料编写的。”

但是,另一面的声音也不小。有人指出,如果是寓言童话,虚构夸张无可厚非,如果有着真人真名、时间地点,再去虚构,难道不误导学生吗?如果孩子发现一件事的基本情节不靠谱,那么附着在此事上的道德观念,会不会也被怀疑呢?

令人欣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日前发表声明,表示“明年后,人教版所有旧版教材将全部更换为新版教材,新版教材没有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在编写新教材过程中,编写组对选文广泛听取意见,分专题审查,涉及科技内容的选文,一律送有关领域科学家进行审查把关。”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可小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230525.html

相关阅读: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