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超然台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过于急切,以及任人不当,导致新法出现许多弊端,而为主张变法的一派不满,被调任密州知州,该文写于他出任密州知州的第二年。
本篇以议论开端,然后进入叙事、写景,在结构安排上颇见匠心。《老子》第二十六章说:“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苏轼之弟苏辙便取“超然”二字作为亭名。苏轼由此发挥了游于物内或物外的议论,引发出一种超拔出尘寰的高渺之思。这种旷达的人生思想虽然有些黯然,却帮助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保持快乐的心境。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1],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而辞祸者[2],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夫求祸而辞?,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3]。彼游于物之内[4],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5],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6];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7],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8]。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9],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10],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11]。西望穆陵[12],隐然如城郭[13],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14],犹有存者。北俯潍水[15],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16],而吊其不终[17]。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18],瀹脱粟而食之[19],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0],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0],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
[1]哺(bǔ)糟啜(chuò)?:哺,食。啜,饮。糟,酒糟。?,薄酒,原作“漓”,据别本改,语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
[2]所谓:原作“所为”,据别本改。
[3]盖:蒙蔽。
[4]游:游心,涉想。
[5]胶西:汉置胶西国或胶西郡,治所左今高密,辖境在今山东胶河以西、高密以北地区。这这里即指密州即指密州。
[6]采椽:语出《韩非子?五蠢》:“采椽不?。”采椽,一说采为木名,同?,即栎木;一说自山采来之椽,不施斧斤,言其粗补。以上数句及以下两句以交通、居处、环境三项来说明密州不如杭州。
[7]岁比不登:连年收成不好。
[8]杞菊:枸杞、菊花。当时苏皱所写的《后杞菊赋》的序文中说,他以枸杞,菊花为口粮.
[9]安丘:县名,在今山东潍县南。高密:县名,在今山东胶县西北。
[10]马耳、常山:皆山名,在密州之南。
[11]卢山:传说卢敖为秦博士,隐居此山,后得道成仙。因名此山为卢山。
[12]穆陵:关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大岘山上。
[13]隐然:高貌。
[14]遗烈:流风馀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215989.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