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何有效实施合作教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

  合作教学的方式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基于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学校教育教学制度设计安排的不甚合理,合作教学在许多中小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教师还是圄于自我认识、自我研究来开展教学。“单打独斗”依然是许多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障碍。毫无疑问,在当前新课改普遍展开的形势下,合作教学思想和实践在教师教学生活中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开展以及实施合作式教学呢?

  1.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有效开展合作教学的前提。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面对授课过程中的问题而临时组合的学习小组,这种场面看似热闹,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一般以3~5个为宜。学习小组中的组长最好由学习好的学生担任,其中有一个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学生是中上等和中等生。小组内成员的座位宜采用就近原则,在每节课前调整。实施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多方位的竞争。

  2.确定成员的职责

  确定合作小组成员的职责,就是让组员们感到自己和全体成员休戚相关,自己的成功有利于整个小组的成功,小组失败,自己也就失败了。有利于某个组员的事,对全组也有利,有损于某个组员的事,也有损于全组,因此组内每个成员应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职责就是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感,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驱力,也可以避免合作学习时,有些组员包办小组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或者有些组员置身组外,拒绝参与现象的发生。

  教师可以将小组成员的身份和职责分为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察员、观察员、教练员。

  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

  记录员:负责小组学习的结果。

  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学习的结果。

  检查员:负责观察同组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讨论声音的控制,提问应答的礼貌,小组学习的时间等。

  教练员:修正小组同学学习的错误,讲解正确答案。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合作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学习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小组内,学生不仅学习理论主题,知识技能,也要学习人际关系和小组活动的技巧。

  3.当好促进者的角色

  合作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要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概括起来说,教师充当促进者的角色,主要起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协调作用。合作学习涉及多个因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在组织一个有着共同主题的活动的时候,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的作用。

  (2)激发作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由启发到自发的发动过程,这个任务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和需要等。

  (3)合作作用。教学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更是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因此,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4)监控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必须及时指出并做出更正。

  (5)反馈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测评,以便及时得到反馈,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评价机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可以说,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合作教学取得成功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要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二是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个别学习。

  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集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并认识到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5.把握好度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是合作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教师只有将班级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合作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索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那些内容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但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体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是: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即针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学生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品质才能得到发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各人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总之,要做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尝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甜头。

  6.掌握好合作技巧

  合作的技巧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人际交往技巧。一般包括:彼此认识并相互信任,准确无误地进行沟通,相互接纳相互支持,能建设性解决冲突等技巧,这是保证合作学习高效运作的关键。

  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学生课堂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老师,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它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边等多种交流形式,从而构成了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课堂上的信息,情感交流改变了,传统的直线式变为网状立体的交流。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208097.html

相关阅读: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