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对学生经验的生物教育论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利用学生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的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生物学教育受到的关注程度很不够,一些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高。一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经验入手,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人是多样化生物中的一种,学生走进课堂,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生物学的生活经验,它们是联系学生生活与生物学学习的桥梁,把教学情境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能让学生感受到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不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生活经验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是学生未知的,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为什么皮肤受伤,病菌入侵后会出现红肿现象?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蟹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包等过敏症状?为什么每一个同学在医院一出生,医生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呢?有的病人因为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像这样的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求知欲望。对于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生物前沿技术等方面,中学生的关注程度也很高,他们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得了不少经验,但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常常是很简陋的,有的甚至只知道一个名称。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利用一些生活热点问题或介绍一些生物前沿技术,从生物学的角度,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素材,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结合当时“非典”“禽流感”等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学生通过结合教材的例子,很容易地分析出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方法,掌握了书本的知识,同时对相关疾病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产生了“先知先觉”的成就感,课后甚至可以对家人“夸夸其谈”,何乐不“学”呢?

落脚学生的经验,促进知识内化迁移

学生往往是只知道其表面现象,并不知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的经验为落脚点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内化,还能加深对生活经验的理解,能让学生养成用科学的眼光关注生活,用生物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体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某些生活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不科学的成分,进行更正。这个过程能加深学生对有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吃水果时常将果皮削去,主要是因为果皮上可能含有残留的农药,其实农药残留物果皮与果肉都会含有,我们买水果时可尽量选择绿色食品,吃水果时用水冲洗干净,这样不仅果皮能吃,还能减少削皮导致的营养损失;烧菜时先放碘盐进行调味,在高温下长时间烧煮时碘容易挥发流失而达不到补碘的目的,应在菜快起锅时再加入碘盐,才能保证摄入足量的碘供人体合成正常水平的激素,防止大脖子病发生。在生物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经验,能使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178134.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