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世界是道数学题,我们都是无用阶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01

7月8日,柯洁以不败战绩夺得全运会围棋金牌,同时创造了一个恐怖的战绩:自人机大战负于AlphaGo之后,他已经取得了对人类棋手的20连胜。

不关心围棋的人可能不觉得"20连胜"有什么了不起。但如果知道如下一些事实??这20盘棋,有11盘是对世界冠军,其它9盘的对手也都是目前世界顶尖的职业棋手,这些人论实力和柯洁都在伯仲之间;神一样的吴清源创造20连胜的纪录花了近两年,柯洁只用了42天??就会明白,这绝对属于棋界的非正常事件。

有网友戏称,柯洁现在已经是"半人半狗"。这并非全是戏言,柯洁不可思议的战绩,也许只能用"AlphaGo附体"才能解释。这再次证明了AlphaGo的强大。

柯洁依靠蹂躏作为同类的人类棋手夺冠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一个多月前被AlphaGo无情碾压、一胜难求时,流下的痛不欲生、绝望至极的眼泪。用人类的眼光看,柯洁的痛苦也是他的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和AlphaGo交手的机会,这使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碾压同类的超能力。

事到如今,只要是发生在人类之间的,无论是什么级别的比赛冠军,也无论多少连胜,对柯洁以及所有人类棋手而言,意义都不大??"围棋上帝"已经诞生了,这个物种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类之间水平再高的围棋比赛,在机器看来,也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只要机器出手,人类不堪一击。

02

谷歌公司研发AlphaGo,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在棋盘上机器可以战胜人类,围棋只是小道而已。从去年到今年被反复热炒的"人机大战",无论AlphaGo还是围棋,都只具有符号意义。其背后的逻辑是,连围棋这种被认为代表了人类最高智力水平的竞技项目,机器都能轻松掌控,它还有什么不能征服?

对机器而言,在一切领域碾压人类,剩下的只是时间、成本等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换言之,没有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最近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是,如果说因为工业革命而产生了无产阶级,那么人工智能革命也将创造一个新的阶层:无用阶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甚至可以说,关于未来,只会比你所能想到的更加残酷。几乎所有人,都有可能堕落成"无用阶级"的一份子。

有一种观点认为,围棋毕竟是需要大量"计算"的游戏,而这刚好是机器的强项。在"纯感觉"地带,比如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机器再怎么高明也不可能取代人类。

但事实并非如此。2019年3月1日,谷歌公司在旧金山举行了一场另类的画展,所有展出画作均由电脑完成。如果没人告诉你,那些迷幻的海景,梵高风格的森林,你一定会认为出自古往今来杰出的美术大师之手。

最能体现人类"个人化风格"的文学创作领域同样在沦陷。有实验表明,通过向AI程序输入前八十回《红楼梦》,AI会自己分析并遣词造句,然后自动生成曹雪芹风格的文章。可以设想,未来最好的作家是机器。

艺术领域如此,别的领域更不足道。2019年8月,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利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发的"沃森"人工智能系统,仅用不到10分钟时间就准确判断出一名60岁女性患有罕见的白血病。无独有偶,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人工智能对5000例脑转移、乳腺癌及肾积水等疾病诊断进行复核,准确率高达90%,远远超过高水平的医生。

可以预见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不要说低技术含量的普通制造业,即便如同医生、律师、法官、证券分析师这样的白领乃至金领行业,大量岗位都将被机器取代。

"无用阶级"的必然诞生,涉及到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第一: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第二,机器时代来临之后,人类文明何去何从?

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类还有希望吗?

刘慈欣在他的多篇小说中,对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悲观的答案。

03

我始终认为,刘慈欣写得最好的作品不是《三体》,而是他此前创作的一些中短篇,有许多关于人类终级命运的预言。

《镜子》是一篇很奇特的作品,在超弦计算机模拟的"镜像世界"中,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变得可以准确预测,而且纤毫毕现,具体到某一个人、某一时刻会从哪个口袋掏出他的打火机。

在刘慈欣看来,世界的本质是一道数学题。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一切的一切就都被决定了。大爆炸那一刻的质量、速度、方向等参数,决定了宇宙万物的诞生、发展和消亡,包括每个星系的位置、大小、能量、寿命等等,比如太阳系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转速度等参数,决定了这个星球的温度、湿度、地心引力、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决定了地球上必然有被人类称为"生命"的东西诞生,也决定了"生命体"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

具体到拥有"生命"的某一个人,他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特征和行为,也是由一些"参数"决定的。不要说肤色、性别、身高这样一些自身几乎不可能决定的东西,即便是"可以通过后天修炼"的东西,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比如你的性格、爱好、职业、最终受教育程度、人生成就,甚至包括和谁结婚等等,实际上取决于你的遗传基因、家庭出身、所在地政治文化氛围等等这样一些"参数"……

所有导致这些决定的"参数",在科学看来都是可以量化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量"可以利用某些公式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从而得出某些确凿无疑的结论,或者推导出必然发生的事件。换言之,万物皆计算,世界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数学问题。

"计算"就是上帝,是万法之宗,是所有规律之上的总规律。

如果"万物皆计算",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轨迹都可以通过计算预知,而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尤其是运算速度当然不如机器,因此人类最终会全面输给机器,绝大多数人将沦为"无用阶级"。

04

接下来的问题是,"无用阶级"是幸福的阶级吗?

乐观的人认为,"无用阶级"诞生,意味着共产主义社会来临,将来人类可以过上上午狩猎、下午钓鱼、晚上看小说(由人工智能撰写)的幸福生活,所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由机器满足。

但这只是美好的一厢情愿。"无用阶级"的诞生并不意味着消灭了阶级,而是标志着更加尖锐的阶级对立。根据马克思老师的理论,有阶级的社会,就会有剥削,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未来机器替代人类大部分劳作的社会,或者说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一个马克思曾经构想的物质极大丰富、可以实现按需分配的社会,人类会生活得更幸福吗?

在中篇小说《赡养人类》中,刘慈欣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相对于我们生活的"第四地球",与人类同源同种的智慧生命所栖息的、拥有高度发达科技水平的"第一地球"显然是刘慈欣设想中的人类未来世界,尽管两个地球看起来是平行存在于同一个时间的不同空间。

"第一地球"的贫富悬殊程度令人发指:一开始,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但很快,95%的财富集中在5%的人手中;紧接着,99%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手中;最终,全世界除了一个"终产者",其他20亿人都是赤贫者。

由于技术高度发达,"第一地球"的所有创造财富的劳作都由机器完成,但是巨量的财富都属于"终产者"一人,只是出于人道主义,才拿出很可怜的一点平均分配给剩下的20亿穷人,比如仅够维持有机生命生存的污浊的空气和水,以及由他们的排泄物循环而成的食物。穷人不能随便走出户外,因为户外的一切,包括新鲜的空气、大片的森林、晶莹碧绿的流水都是"终产者"一人的。无所不在的机器警察监视着穷人们的一举一动,打开门窗都会被视为偷盗行为而遭到重罚。

在"第一地球",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穷人们不能创造任何财富,因而也就失去了主动获得财富的资格,只能靠"终产者"施舍。换言之,他们都是"无用阶级",当然也就是天生的无产阶级,只能接受悲惨的命运,能够像蝼蚁一样活着,就得感谢上帝了。

而他们之所以"无用",是因为相比那个唯一的"终产者"存在巨大的智识上的差距,在这个星球上,"终产者"是唯一有能力掌控技术的人。"终产者"其实并不需要其他人,但其他人需要"终产者",如果没有"终产者",20亿人都得饿死。所以,一切看上去都合情合理。

这种智识上的巨大鸿沟,一开始是由财富的不平等所导致的教育不平等造成的。富人可以购买更好的教育,以致于拥有更强大的智能,而财富不断向少数人集中,致使富人越来越富,但人数也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智力鸿沟也越来越大;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人们智力的不平等,并最终彻底固化了阶层流动??进入机器时代后,20亿穷人已经不具有团结起来用血肉之躯反抗"终产者"的能力。

这样的人类终极命运,并不是刘慈欣凭空想象的。今天我们生活的"第四地球",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上演"第一地球"的前传。

05

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在于,人类自身的进化,比如人性的向善、社会制度的改良等等,远远赶不上技术的进步速度。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导致人类生活更美好。说起来,历史上人类度过某些劫难,其实很偶然。比如二战时期,如果不是美国而是德国率先发明了原子弹,今天的人类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无法想象。先进的技术并不天然掌控在"正义"的一方手里。

我们曾经天真地以为互联网技术将有助于专制国家实现言论自由,并最终走上民主之路。但事实上它也可以用作奴役人民的工具。看看今天的朝鲜等国家。

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帝制,甚至有二十世纪希特勒、斯大林等人的法西斯统治教训,但并没有走出极权主义的噩梦。在新世纪,极权主义正在挟资本、技术的力量卷土重来。

日前马云在贵阳数博会上宣称,基于大数据分析统计,未来二三十年将有可能是计划经济主导的世界。这就是一种改头换面的极权主义,它不同于以往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极权统治,而是资本和技术的合谋,如果再裹挟政府的力量,"大数据"一统天下并非不可能,马云之流就会成为刘慈欣笔下的"终产者",而更多的人将沦落为"无用阶级"。

但是技术的发展不可逆,而人类自身的进化并不足以驯服它疯狂的一面,人性反而有可能因之变得更为邪恶。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将来。

人工智能说到底也是基于大数据运算。如果按照刘慈欣的理论??世界只是一道数学题,那么未来人工智能取代现今人类大部分工作岗位,是可以看到的大趋势。而它未必像一些乐观的人所臆想的那样,会给人们创造多少新的工种,因为不需要。

失去工作的人们,将永远失去,彻底沦为无用之人,万劫不复。

从目前看,因人工智能而危机深重的行业,传媒业应是其一,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传媒的本质就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播,而信息处理是机器的强项,一般的新闻稿件,写稿机器人已经完全可以胜任。可以预见最多十年之内,大批编辑、记者都将下岗。

不要以为传统媒体有体制豢养就可高枕无忧,体制也会节省成本,而且体制会发现,写稿机器人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因为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机器人不会有自由意志。

本来,深度报道和评论类稿件人工智能较难胜任,这是最能体现媒体"价值观"的、很难单纯靠"计算"完成的产品,调查记者和评论员将是可以在机器冲击下苟延残喘的媒体工种。但是由于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深度报道和评论的阵地正在大幅萎缩,要么被外力取缔,要么被媒体自我阉割,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反而是调查记者和评论员率先被淘汰了。

所以我预测,虽然媒体不会消失,但媒体人将是首先消亡的职业之一。

别的行业也好不到哪里去。总之,在一切领域,人类的愚蠢都有助于机器的攻城掠地。

1997年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时候,围棋界很不以为然,认为以围棋的博大精深,人工智能短时间内(有人说100年内)不可能在围棋领域有大的作为,更不可能挑战人类职业棋手。的确,那时候随便找一个在围棋兴趣班里学棋一年的小孩,都可以把当时最先进的围棋对弈软件杀得落花流水。孰料短短不到二十年,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可以轻松碾压人类顶尖职业棋手。

一个由人工智能所主导的美丽新世界正加速到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133629.html

相关阅读: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