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11?
三、宾语前置难点探析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简析]①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简析]①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②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
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⑤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⑥父母唯其疾之忧。
[简析]“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
四、成分省略难点探析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永州郊野出一种怪蛇,黑色的底上有白色的花纹,它一碰到草木,草木全部死掉,它如果咬了人,人就没法医治。但是人捉到它,把它晒成干肉做药,可以治好麻疯、颈子肿、窭管、手脚蜷曲(病)……]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军队的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微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全没有了)
[简析]此句属承前省,后两个分句的动词谓语“鼓”承第一个分句的动词谓语省略了。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祭神用的牛羊牲口,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谎报,一定按实情告神。……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察清断明,但一定尽诚心来处理)
[简析]例句中的“以信”“以情”,都是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后面分别省略了主要动词“告”和“论”。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简析]①句中“山下”,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前面省略了介词“于”。②句中“座上”“地”是表处所的词语,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类的“于”字省略在古汉语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简析]①句中的“宫中府中”就是“宫中之吏”与“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五、定语后置难点探析
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说明》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117482.html
相关阅读: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