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谈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是这一理念的通俗说法,它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教学情境的设置,重点、难点突破以及知识的运用等各环节,都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兼顾生物学科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有机结合,自然生成。下面以“免疫”一节教学为例,介绍“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中,教学生活化运用最为广泛。当然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要注意素材的典型化,并要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

设计1:免疫话题可以从学生种牛痘说起,提问:为什么牛痘只要种一次即可获得终身免除天花的忧患,而有些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接种呢?这样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冲突,就自然产生了学习动机。

设计2:上课伊始,提问每年12月1日是什么纪念Et?生:国际艾滋病日。师:今年(2006年)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答不上,教师就打出2006年艾滋病日宣传画及宣传口号(StopAIDS,Keepthepromise),请学生尝试翻译(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师:艾滋病的全称是什么?艾滋病为什么目前是不治之症?从艾滋病自然引人新课学习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内容与每个人有关,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3:上课之初,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提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它是一种免疫失调病。那么什么是免疫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4:每年到春末夏初,蚕豆上市之时,总有一些人会因吃蚕豆而发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总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人新课,一方面使新知识的学习找到了生长点,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延伸和深化,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为人们的生活造福。

二、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还要注意补充生活素材,当然,这种素材的补充不应该增加学生负担,应该能为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服务。如课本只介绍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教师则可补充说明疫苗有三种:分别是减毒的微生物(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的微生物(百日咳病菌,伤寒疫苗)以及微生物成分及其产物(链球菌脂多糖),同时将儿童疫苗计划接种卡投影给学生看,介绍我国计划免疫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这样既联系了实际,又丰富了认识。

教学生活化并不排斥引导学生亲近课文(文本),有时要反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例如课文中有这么一段:“l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过一段时间后,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读完这一段,我布置思考题:联系课文思考如何制备抗蛇毒血清?在我点拨下,学生说出了制备抗蛇毒血清的方法和原理,加深了对抗体、抗原以及它们关系的本质认识。

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比如在介绍器官移植时,我补充了感动中国中的一个事例:孝顺的儿子瞒着患尿毒症的母亲为她捐献了自己的一个肾脏表现了感天动地的至爱亲情,使学生深受震撼和教育。我们还介绍了几年前全校师生为患红斑狼疮学生捐款的事例,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这些德育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不留痕迹,也是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应用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例如:学习抗体知识后,我们引用了2004年全国高考题: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个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答案D)。又例如,在学习抗体时,我联系了高科技在这方面的进展,比如单抗隆抗体的知识,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形成有机联系,知识得以运用。

在学习过敏内容后,联系学生注射青霉素之前的皮试,提问学生:皮试所用的针剂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联系所学知识,他们推测注射的针剂应该是稀释的青霉素。(正确答案为稀释了1000倍的青霉素针剂)。这样做,使学生的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和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物学科学素养,而这正是教学生活化的宗旨。在学习期间,恰逢我市开展禁狗运动,我联系实际,布置了课后作业:联系全市禁狗运动,上网了解宠物狗应该注射什么?人被疯狗咬后要注射什么?如果不及时注射会有什么后果?结果一名学生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了狂犬疫苗,防止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实质就是密切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和提升,但并非所有生物学知识都能“生活化”,也并非所有生活素材都能为生物学教学服务,教师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拉硬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人挖掘生物知识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生活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更好地造福于生活,这是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112735.html

相关阅读: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