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困惑与思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面对新课改,要落实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地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理性精神,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听了一些专家关于新课改的报告及讲解后,感觉释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仍然出现了几点困惑:

  一、关于“模块化教学”

  知识“模块化”是本次改革的重点。“模块化”有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知识在螺旋上升中得到升华。但是“模块化”破坏了数学的内在逻辑,削弱了知识的系统性,又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模块”体系,导致知识的前后联系不顺畅,使数学的严谨性遭到破坏,有些内容显得松散,杂乱,有些不必要的重复,有些内容删减过度,导致知识的不连贯。现举例如下:

  1.联系不顺畅的

  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剪不断”的,是顺着认知规律自然发展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老教材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的。高一函数,高二几何,几何中有函数的应用,高三概率统计等。各块儿知识自成一体,但又相互联系。新课改的教材把函数知识割裂成几块儿,把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也割裂成两块儿,分别在必修和选修中学习,这样是否感觉有些联系不畅,在必修各模块中又有多少知识是高考所需的呢?虽然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的实用性,但是高考毕竟是指挥棒。而高考究竟对教材挖到多深,方向不明确,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有些删减的内容是否补充,有些新增的内容该挖多深?在高一高二学习不到位,是否又加重了高三学生的负担,教材这样安排是否真的顺畅?

  2.内容松散的

  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有一定逻辑性的,应该紧紧相连,但是,新教材有些地方内容显得拖沓冗长。虽然设计者的思路是好的,但是有时侯起不到好的效果。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老教材中就产生过这样的问题,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定性”学习了圆的一系列性质,而高中阶段又“定量”学习了圆的方程,使圆从“质”变到“量”变,但是,好多学生在高中学习时,圆的性质已经忘的所剩无几,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补充性质,运用它解决问题,又要教授新知识,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都是因为知识内容的松散造成的。在新教材中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如:立体几何,设计者的思路是从整体到局部认知立体图形,从形象到抽象解决图形内部的点线面问题,这也符合认知规律。但是从必修2到选修2时学生脑子里的整体到底还有多少?可能连整体已经完全丢光了。所以说,内容的松散不一定是好事。

  二、关于数学思想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知识共同的本质反映,它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灵魂,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方法一旦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思维活动上,就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新教材对数学思想的重视程度更高,这一方面适应了时代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数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怎样让学生把数学思想渗透到学习活动中,使这种文化素养进一步的提高?是不能靠几堂课来解决问题的,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就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工程,不仅仅需要全体教师参与到里面,需要有良知的所有人行动起来。

  三、关于评价机制与高考

  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做了进一步地调整,实行过程性评价,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原来的只重结果到现在的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确实有了大的提高。这样解决了长时间没有解决的重结果轻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但是,在今天的高考模式下,仍然是一张卷决定命运,这二者就产生了矛盾。究竟该怎么解决?这也是困饶我们的一道绳索。

  虽然在运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惑,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做好了以下两点,就会在未来的边教边学过程中,更能体会新教材的好处。

  1.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虽然课程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是不变的,有了这样的保证,大家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到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思想,改进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心,促进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到更适合自己的数学。

  2.与学生建立合作者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发展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合作者的关系。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主要的是参与者,合作者。要让学生亲自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启发性,力求指导与合作的有机结合。

  论文中心,作者:张天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007336.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