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注意事项】1.答,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上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卷面清洁,不破损。5.做选择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黑色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答案涂黑。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9分) 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①当代中国的社会格局,从2007年底、2008年初开始转型,标志是厦门Px事件和“周老虎”事件,市民或网民分别在街头和网上开始社会运动。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则是从2008年底、2009年初开始转型,标志是”的横空出世。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由下而上的启动,公众逐渐理性地表达反对立场和戏谑性地使用反讽话语,公民意识呼之欲出。 ②2010年,各种社会事件目不暇接,加速度出现。“俯卧撑”、“躲猫猫”在2008年、2009年分别是年度关键词,但是在201O年,此类事件昙花一现,就立即被层出不穷的其他事件覆盖。在社会事件的重重压力之下,文化领域暗流涌动,不时激荡成风波,摩罗、汪晖、唐骏、李一、周立波等纷纷成为风波中的主角。唐骏、李一、周立波并非文化界人士,分属商业、养生、娱乐领域,但是他们都事发于文化层面,唐骏的学历、李一的信仰、周立波的网络观均遭到摧毁性的质疑。除了李一的“天价养生班”被暂停,唐骏的“打工皇帝”身份没有动摇,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依然票房不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需付出代价。 ③与80年代精英“启蒙”公众不同,当下,公众“启蒙”精英成为常见现象。90年代以降,知识分子的专业化取代了公共性。许多精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在专业以外几乎一无所知,对于公共问题的看法缺乏“常识”,却凭借对话语权的垄断成为权威。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时代,话语权失去了决定性作用,价值观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公民意识在中国匮乏,不仅表现于公众缺乏公民意识,更表现在精英缺乏公民意识。不同的是,公众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教育,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顺民到公民的转型,虽然这个转型过程远未完成,但卓有成效。公众的“反智”倾向值得反思,但是部分精英对于公民意识的拒绝,更加值得检讨。 ④公众对于部分精英的批判,“反智”的成分越来越少,“启蒙”的成分越来越多。由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难以回避,精英们纷纷走出专业领域,扬短避长,对公共问题发表意见,这增加了他们失言的几率,进而增加了他们“被启蒙”的机会。有些公众更像精英,有些精英则泯然众人。或许,根据身份划分公众和精英的做法,本身就值得检讨。不管公众还是精英,都需要有公民意识,专业化不能成为排斥公民意识的理由。 (节选自《南风窗》201年第26期,有删改)1.下列对“公民意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众和精英都需要有公民意识。 B.中国匮乏公民意识的表现主要是公众缺乏公民意识。 C .中国相当一部分精英排斥公民意识。 D.专业化不能成为排斥公民意识的理由。 2.第三段划线句子说“当下,公众‘启蒙’精英成为常见现象”,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精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在专业以外几乎一无所知。 B.许多精英对于公共问题的看法缺乏‘常识’,却垄断了话语权。 C.网络的发展让精英的话语权失去了决定性作用。 D.精英们不敢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为公众所诟病,增加了他们‘被启蒙’的机会。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文化领域暗潮涌动的压力下,各种社会事件目不暇接,加速度出现。 B.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都是由下而上启动的。C.唐骏、李一、周立波并非文化界人士,但是他们都事发于文化层面。D.中国公众的公民转型过程远未完成,但是卓有成效。二、(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B、?目视项王(睁开眼睛)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臣死且不避立而饮之7.把原文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项羽 (宋)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8.简析本词的表达技巧。(4分) 答: 9.这首词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分) 答: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短歌行》) , ,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 。 ?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父亲的茶 1)谷雨后,同事们纷纷喝上了新茶。大家见面多了一事:评茶。你看看我的茶杯,我看看你的茶杯,比较着形色味,打听着各自茶叶的来头、价格。 2)我还在喝陈茶。我的新茶已经到了,但我仍然喝着陈茶。 )这茶是父亲过年时送给我的,用两层方便袋扎着。这茶是父亲一个人从山上一片一片摘下来的,又一个人摸着黑、锅上一把锅下一把炒出来的。 )父亲七十好几的人了。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把它喝完,不能糟蹋掉。)父亲的茶叫炒青,样子不好看,没有专业的炒茶机,全是手工做的。采下山的鲜叶,当晚就要炒,采茶炒茶是连轴转的,格外地累人。 )鲜茶,先放在锅里杀青,锅就是做饭的大锅;然后放在匾子里搓揉,直到揉出“汗,匾子是平常晒粮食的匾子;最后,再放进铁锅里焙干,铁锅烧得发红。我曾伸手进锅里翻炒,被烫得龇牙咧嘴。父亲的手是老手,不怕烫,烫也没法子。他教我以茶翻茶,抓住就放,动作要快。 )茶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茶叶的颜色有些旧了,那是故乡泥土的颜色;茶叶的形状有些粗大,那故乡茶山的形状;茶叶的香气有些走了,那是故乡平淡的风的气味。天天捧着它,看着它,饮着它,天天就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父母的身旁。茶叶是一条故乡的小路,带我回家。 )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我家屋后壮硕的大山上,那层层的茶园。 )这茶园跟我的岁数相仿,最早是集体的,后来,每家分了一块。随着我的上学、姐姐的出嫁,我们都迁走了户口,每走一个,就要放掉一垄至两垄,最后只剩下父母两人有限的几垄了。靠山顶的,茶的品质好,但父母都先后放了它们,留着山腰和山脚的。他们岁数大了,爬不动那么高的地方。10)靠山顶的地方,还有我家的几棵茶,200年4月13日下午,母亲就是为采这几棵茶而倒下的,再也没能起来。后来,医生告诉我,山高也是诱发脑溢血的一个原因。 11)母亲去世后,那几棵茶,父亲再也没去采过,不知它们现在怎么样了。 12)我常常想:母亲要是活到现在,该是个什么样子;有了母亲,我的生活又该是个什么样子。我现在脑海中,还是她最后一次送鸡蛋来的样子,吃过饭匆匆回家摘茶的样子,突发脑溢血昏倒在茶山上被七手八脚抬下来的样子。母亲走的时候,指甲缝里尽是茶绿,脚上面沾了很多新鲜的黄泥。 13)有一年清明,我突然心血来潮,骑车回家。到家时是晌午时分。大门锁着,门口的索上晾着几件湿衣裳,树阴下面,一只母鸡带着一团一团鹅黄的小鸡苗。我知道,他们下田去了。再看大门上有父亲的留言,粉笔字:我们在畚箕洼锄麻草,钥匙在老地方,早饭在锅里。我找到钥匙,开了门,放下东西。拖开锅盖,锅里面熏着一碗饭,一碗熟菜,熟菜上有两只煮鸡蛋。 14)父母怎么知道我要回来? 15)他们是不知道我回来的,他们只是准备着我回来,他们清明前好些天都在思默这件事,他们是盼望着的。父母对于子女一生都是盼望着的,都是随时准备着的。 (选自《散文》年第8期,有删改)第2段作者说,“我的新茶已经到了,但我仍然喝着陈茶”,根据下文,分条概括原因。(6分)答: 第7段文字表达有什么特点?请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方面简析。(6分)答: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917572.html
相关阅读:2019学年高一寒假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江西省乐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竞赛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