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拓展精练 (4)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23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
[注]偃蹇:高傲。 择:弃。
1 .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寓于北地而卒 卒:死 B.多欲女之 女:嫁女
C.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恒:有恒心的 D.乃共责让主人 让:批评,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B.悉以豕偿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C.于是始敬异焉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不敢于鸿前仰视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更为椎髻 B.主人许之,因为执勤
C. 不敢于鸿前仰视 D.而称鸿长者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梁鸿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得到世人的称颂。
B.梁鸿不小心失火,就去找蒙受火灾损失的人家,赔偿人家的损失。因为他的诚实,又与众不同,他的主人知道应该把猪还给他,可梁鸿并不接受。
C.梁鸿因为孟氏之女的相知和仰慕,娶了孟氏之女,希望可以到深山过隐居生活。
D.文中举案齐眉表示恭敬,后来表示夫妻相敬。由恭敬的举案齐眉,到相敬的举案齐眉,词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非部分(共111分)
5、翻译上文划线句子: (11分)
(1)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4分)
(2)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 (3分)
(3)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4分)
6、(1)乘彼?垣,以望复关。 ,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
(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
(5)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
7、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9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②使心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21分)
文赤壁
朱增泉
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重游赤壁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⑤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8.文章第①段说苏东坡的雕像“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请根据文章内容列举“那份气质”的主要内容。(5分)
9.第⑦段开头“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4分)
10.第⑧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中作者的基本观点。(5分)
(1)
(2)
20.请用自己的话梳理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7分)
参考答案
1 、C(恒:平常的)
2、D 在:介词(A、是,动词/因为,介词 B、用,拿,介词/凭,介词。C、他,代词/语气词。)
3、C 仰视,抬起头向上看(A、更:改变 B、因为:两个词,因,于是,就。为,给、替 D、长者:忠厚老实的人。)
4、B(“因为他的诚实,又与众不同,他的主人知道应该把猪还给他”错误)
5、翻译:
① 因为遇上乱世,(梁鸿)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②(梁鸿)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 ③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
6、默写:略
7、(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志、象征。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伤。
8、(1)醉态浪漫(2)才情风骨(3)失意豁达(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5分)
9、承上启下(过渡)作用。(2分)由上文写文人苏轼当“武官”的阴差阳错,过渡到下文写苏轼在黄州赤壁的一连串阴差阳错。(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71617.html

相关阅读:2019学年高一寒假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竞赛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