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2014?衡水期中)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 )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山川之神”看封建官僚受迷信思想影响,由“激轮……皆碎”看出技术缺乏;由“借英、法等国金钱”看出资金缺乏。“诸强……凌逼”看出清政府担心列强控制中国,由“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可知修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答案: A
2.
(2014?安徽皖南八校)右图是位于上海金融中心28楼展示中心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专区。如果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人了解世博会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
A.充分利用各轮船公司的客轮
B.增加各地飞往上海的民航班次
C.通过政府增发的报刊杂志
D.通过上海装置的无线电台
解析: 中国首条民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是1920年才开通的,100年前的1910年前后中国人通过民航了解世博会是不可能的;B项符合要求。中国最早的轮船公司创办于19世纪70年代的上海,上海装置无线电台是在20世纪初,报刊杂志是较早出现的大众化的传媒工具,中国第一份政府报纸是1901年8月由袁世凯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A、C、D三项都是可能采用的方式。
答案: B
3.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了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说明(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慈禧坚持封建等级观念,对近代化交通工具持反对态度,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答案: D
4.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中国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业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
答案: C
5.1908年4月3日《申报》这样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史料说明了( )
A.国民政府建立后,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B.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
C.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解析: 本题为材料,从“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分析,史料说明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
答案: C
6.(2014?中山模拟)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 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B。
答案: B
7.(2014?山东淄博一模)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叶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答案: C
8.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 )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④中的“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不准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应从快捷、多载等多方面分析。第(2)问中积极影响应从促进经济发展、思想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69013.html
相关阅读: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
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块模块考试历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