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题
一、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曹操逝后的数百年间,历代诗人对曹操陵墓多有吟咏,但唐以前诗歌虽都写到曹操归葬于西陵,却没有任何疑冢之说的痕迹,更遑论“七十二疑冢”这样的确定数目了。可以说,唐以前并无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有之,自宋代起。
宋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邱。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此诗以“铜雀台”“八九邱和“麒麟等词语暗喻曹操七十二疑冢,虽不知何据,却是中国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记载说:“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还记载过范成大讽咏曹操疑冢的诗作:“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人知,有些学者还以实地的考察见闻,来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虚传。
曹操疑冢之说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则会发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相反,曹操墓的位置,不仅无任何疑点可言,反而是可以考察和测定的。
曹操生前曾对自己陵墓的位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三国志》载曹操遗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树不封……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据此,曹操墓实际上就在曹魏邺城西门豹祠之西的地势较高和开阔的平原上。《晋书?礼志》的记载也证明,魏文帝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曹操下令薄葬,并且主动公布了陵墓的地点,说明他并不担心墓葬被盗,也没有设置疑冢的主观动机。
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梁任防《述异记》载:“邺中铜脆乡魏武帝陵下,铜脆、石犬各二。”任防是南朝萧梁时人,去曹魏不远,其言宜可信。又北齐阙名《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载:“其天宫也,左临渌水……旧都……瞩风岭,据有曹操之故堰。”也说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曹魏邺城方位,则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并不难寻。
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习文村一带与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此前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的考古发现,均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所以,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
当然,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它的出现和流传,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在中国古人中,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从“济世之才”到“乱世之奸雄”,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臣形象的塑造,正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光明日报》20 10年03月02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文字记载看,唐以前没有关于曹操疑冢之说的记录,更没有“七十二疑冢”这样确定的数目。
B.有关“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记载是王安石的诗歌,其中的“八九邱”等词语暗喻了七十二疑冢。
C.“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流传,有些学者还以实地考察见闻来证明“七十二疑冢”的确乎存在。
D.查考史籍就会发现,“七十二疑冢说”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无任何史实根据,更无存在的基础。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的一项是( )
A.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曾主动公布自己陵墓地点;《晋书?礼志》也记载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
B.《述异记》《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等史籍记载了曹操墓大致在邺城附近,如果加以考究,并不难寻其具体方位。
C.经过长期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曾分别指出了河南安阳灵芝村等一带区域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
D.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的出现和流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罗大经的诗句揭示了曹操担心墓葬被盗,故意设置疑冢的多疑心态。
B.任防是南朝萧梁时人,距离曹魏执政时期较近,所以他关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C.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记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D.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尽管不符合史实,但它能够出现和流传,主要是因为曹操是中国古人中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部。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已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4.对下列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堤堰,决陂塘 决:疏浚
B.后安石当国 当:掌管
C.众不能诎 诎:通“屈”,使屈服
D.人言不足恤 恤:体恤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安石提倡变法的一组是 ( )
①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②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
③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④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⑤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
⑥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安石记忆力超群,文思非常敏捷,写的文章非常精妙,而且口才非常好,在辩论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对手说得心服口服。
B.王安石任签书淮南判官期满后,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按照惯例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这表现出他特立独行的性格。
C.王安石任地方官时就采用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息偿还等做法,积累了许多变法的经验,这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工作作风。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4分)
(2)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3分)
(3)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5分)
9.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
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多事芭蕉
张 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
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2) 作者在写怀素和尚之前,先写了丰子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作用?(6分)
(3) 结合全文,请分条叙述芭蕉具有怎样的韵味?(6分)
(4)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气风发 五彩斑斓 忸怩不安(niè ) 一椽(yuán)破屋
B.不容置疑 短小精捍 叱咤风云(chà ) 放浪形骸( hái )
C.不假思索 白头偕老 偃旗息鼓(yǎn ) 涸辙之鲋 (hé)
D.责无旁待 浅尝辄止 义愤填膺(yīn?) 溘然长逝(k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相见,分外高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只有她安之若素地坐在那里。
B.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C.今年暑假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游客不绝如缕,形成了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D.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不再蔓延,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
B. 信心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取得成效。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每次经济调整,都会促进经济发展,使之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C.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居民不但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
D. 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15.根据下面文字中划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同,语言流畅。(6分)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和胸襟; , ;
, 。
16.某班将举行“远离烟草,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撰写一段有关烟草危害的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这样是由于你们过于依仗自己的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劣势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 考 答 案
1.D(“更无存在的基础”错,文末说“它都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
2.D(D说的是“七十二疑冢”传说形成原因)
3.B(A诗句是范成大的,非“罗大经”;C“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错;D原因错)
4. 答案D 解析:此题命题着眼点在于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项,“恤”在古代汉语中有“体恤”“安置”等意思,结合语境,可知该处为“忧虑”的意思。
5. 答案D ①表明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时兴修水利,为民办事,②表明王安石有口才,善雄辩,都与提倡变法无关。这样就可以排除与这两句相关的选项,准确作答。
6. 答案A 解析:此题命题着眼点在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此类题目,关键要把文段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关系(该人于何时何地做了哪些事.是已经发生之事还是未发生之事.事件的信息在文段中是否有依据等)弄明白。本题A项中的“把对手说得心服口服”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的信息,因而可确定A项错误。
7. 答案:(1)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
(2)(文彦博)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以此来抨击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
(3)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
解析:此题命题着眼点在于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解答时,关键在于对句中关键词的特殊句式的翻译。如第(1)小题中的“携”“示”“延誉”是关键词,第(2)小题中的“不次”“奔竞”是关键词;第(3)小题中的“其……乎”是特殊句式,“而”是关键词。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进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提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以此来抨击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进阁职务,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三年。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的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王安石性格倔犟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8.(4分)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9.(每小题2分,共6分)
(1)景物: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2)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3)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10. 名言(略)
11.(1)答案:AE
提示:B项引用的句子主要突出的是芭蕉的狂放与率性。C项对比作用概括有误,作者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芭蕉的。D项中“应是绿肥红瘦”是对海棠而言的,这里是借用,而非“直接表达”;“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也不恰当。
(2).构成对比。(2分)说明丰子恺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不足,不适合芭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由此烘托了怀素和尚自由洒脱、狂放不羁的芭蕉韵味,突出了芭蕉的性格特征。(2分)。
(3).亲切家常;心高气傲,桀骜率性;大气,啸傲尘世。(每点2分)
(4).借用古诗(借用秋芙的诗句)(2分),说明芭蕉具有多方面的特点,有逸气但亲切,很家常但狂放,很直率又甘于做陪衬(4分),给人以不同角度的启发思考(2分)。
12.C 13.D
14. B 。(3分)(A.“遏制”和“不再蔓延”使语意出现了错谬。C.搭配不当:(主语与关联词的关系)前后分句主语不同,主语应在关联词之后。语境中“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的主语是“居民”,“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的主语是“国家”。合理的搭配是“不但居民……,而且国家……”。D重复累赘,删去“的时间里”) (3分)
15. 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或“欣赏雄鹰,自然会在雄鹰的矫健中获得坚强和勇敢”等)(每句3分,内容2分,表述1分)
16.吸烟会污染生活环境,吸烟会损害自己生命,吸烟会影响他人健康。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觉得吸烟够时尚够成熟,禁不住朋友的劝说吸上第一口,那么,这烟雾就将变成死神的索命符,开始悄悄地跟踪着你。
1. 有多少健康随烟而灭!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2. 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3. 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
17. [写作点拨]所谓优势是指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强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如果一个人善于扬长避短,学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则不仅可以使优势更优,而且可以化劣为优,变短为长,勇往直前,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果以优势自居,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躺在优势上睡大觉,不能完善和充实自己,那么优势也就会变成劣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善于扬长避短;没有永远不变的优势,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劣势,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说明 徐 峰
考试范围:高中语文必修Ⅰ(占比30%)、必修Ⅱ(占比70%)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题型与高考的题型一致。
试卷结构及命题原则:试卷命题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5:4: 1。为适应高一学生学习水平,命题人在现代文选材和题干设问上应降低难度,文言文选文尽量选择和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人物传记文,文学类散文文本考查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信息的筛选整合为主。
第I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设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文为浅易的哲学、社会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章。考查要点为:
①对重要概念、句子含义(意)的理解; 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③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小题3分,7题翻译题10分,共19分)
文言文选材为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人物传记文。文言文阅读命3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字词,考查内容包括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第二小题考查人物性格形象的分析,第三小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言翻译题设两道小题,共计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命题形式:主观题两小题题
1. 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其中蕴涵的情感。2. 鉴赏品味诗歌内涵丰富的语言。3.答题时要学会紧扣文本做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只考查必修二教材规定背诵内容。 2. 考查形式为直接,每空1分,不设置选做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 选文为散文,考题的设置和赋分与高考新课标卷基本一致,详见所附例题。
2. 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信息的筛选整合、文章手法结构和问题的探究能力等。
第II卷 表达题(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前三小题各3分,语用题11分,共计20分)
1.字音字形辨析:以必修Ⅰ、必修Ⅱ课文内字词为主,适当拓展。(3分)
2.病句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类。(3分)
3.成语运用:以感情色彩、适用对象、望文生义、近义成语为主,不考生偏怪的成语。(3分)
4. 仿用、变换句式。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5分)
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6分)
五、(60分)
1. 材料作文,材料为具有人生启迪的叙事类文段。 2.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1)字数在800字以上;(2)字迹工整,标点规范,卷面整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66195.html
相关阅读:2019学年高一寒假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竞赛试卷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
江西省乐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