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6化学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以下是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化学网一直陪伴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a 40

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问题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不慎打破温度计,可用吹风机加快水银的蒸发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甲烷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2.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A.水银、硫酸、烧碱、硫酸氢钠 B.碘酒、盐酸、烧碱、硫酸钡

C.氧气、硝酸、纯碱、胆矾 D.铁、醋酸、碱式碳酸铜、氯化铜

3. (原创)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蒸馏水

D.装置④ b口进气可收集H2、CO2等气体

4.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加入过量CuCl2溶液,再过滤,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B.某固体在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C.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2-4

D.先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BaCl2溶液,可以将盐酸、硫酸氢钠、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

5.纳米材料(1 nm=10-9m )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束通过此分散系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

C.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D.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

6. (原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B. 金属单质作反应物时一定不是氧化剂

C.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7.(原创)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 L 2 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B.1 L 0.1 mol/L NaHSO4溶液中含有0.1 NA个HSO4-

C.常温常压下,23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一定含有NA个氧原子

D.1 mol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B.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

C.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使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中的飘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9.(原创)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中: H+、Cu2+、Cl-、NO3-

B.pH=1的溶液中:Na+、CH3COO?、Cl?、Cu2+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中:K+、Cl-、NO3-、HCO3-

D.澄清透明溶液中:Cu2+、K+、NO3?、SO42?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4NH3 +5O2= 4NO + 6H2O

B.4Fe(OH)2 + O2 + 2H2O=4Fe(OH)3

C.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D.Cl2 + 2NaBr = 2NaCl + Br2

11. 如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分别是实际操作(分液、制气、向容器中加液体试剂等)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根据实际使用操作时上述漏斗的使用范围和它们形状,下列哪一种匹配是不合适的

A. 制备二氧化碳:A与 ③

B. 过滤:B与 ④

C.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与 ①

D. 添加酒精:D与 ②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 + 2H+ = Ca2+ + 2H2O + 2CO2

B.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 + Ca2++ OH-= CaCO3+ H2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2++SO42- + H+ + OH- === BaSO4+ H2O

D.向Na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 Ba2+ + OH- + H+ + SO42- = BaSO4+ H2O

13.(原创)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H+ + OH-= H2O表示的是

A.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盐酸与氨水反应

C.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D.氢氧化铁与硫酸溶液反应

14.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 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2A3++2Z-= Z2+2A2+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①反应中被氧化,在③反应中被还原

C.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15. 工业制ClO2的化学反应:2NaClO3 + SO2 + H2SO4=2ClO2 + 2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O3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失去电子

B.SO2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C.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

D.H2SO4 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16. (NH4)2Cr2O7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盐,在分解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各组对(NH4)2Cr2O7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A.CrO3 + NH3 + H2O B.Cr2O3 +NH3 + H2O

C.CrO3 + N2 + H2O D.Cr2O3 +N2+ H2O

17. 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完全溶于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溶液的密度为 g/cm3,溶液的体积为V 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36.5c1 000100% ②c=1 molL-1 ③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 w ④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A.全部 B.①③④ C.①③ D.只有①

18. 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3

B.滤渣只含Ag和Cu,一定无Zn

C.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D.滤渣中可能有Ag、Cu、Fe和Zn

Ⅱ卷(共5个题,共6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66分)

19.(13分)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个。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在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写出物质②的电离方程式

(5)如果将盐酸换成氯化钡,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

填能或不能_____,若不能请写出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分)Ⅰ.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粗食盐常含有少量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

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Ba(NO3)2溶液

(1)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化学式)。

(2)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_,所需用到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酒精灯、铁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3)加盐酸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Ⅱ.一份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 、Fe3+、H+ 、Mg2+、CO 、OH-、HCO 、Cl-、SO42-等离子中的若干种。为了确定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② 取2 mL溶液,先加足量稀硝酸酸化,有气体产生,再加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没有明显现象;

(4)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5)经过上述操作后,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对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何进行实验以进一步检验。 。

21. (10分)某实验室需要配制240 mL 0.2 molL-1 的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量Na2CO310H2O的质量______ g。

(2)配制时各步骤操作如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震荡

B.用称取所需Na2CO310H2O 固体的质量,放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完全溶解

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 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所选用的溶质已经变质,部分的失去了结晶水

B.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C.将未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E.称量时误操作为左码右物

F.定容后使溶液混匀,静止,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4)取所配制的碳酸钠溶液125 mL,向其加入125 mL 0.3 molL-1 的硫酸溶液,待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_________;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250 mL,则反应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2. (12分)(原创)按要求填空:

(1)某溶液中只含有K+、Al3+、Cl-、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2)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 = K2O+5Na2O+16N2,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单线桥表示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及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 mol,上述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3)镁、铝合金3 g与100 mL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得无水硫酸盐17.4 g,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化学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答案:

1-5 BACDC 6-10 BCDDA 11-15 DBCAB 16-18 DCC

19.(13分)

(1)③⑥⑩⑦(2分) (2) 3 (1分) ;1 (1分)

(3) ⑩(2分) ;②④(2分)

(4)CaCO3 = Ca2+ + CO32-(2分)

(5)不能(1分), Ba2++SO42-=BaSO4(2分)

20.(17分)

(1)①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 、NaOH

(2分)

(2)蒸发结晶 (1分) 蒸发皿、玻璃棒(2分)

(3) (共4分,每个离子方程式2分)

(4)Na+、CO32-、OH- (2分) Fe3+、H+、Mg2+、HCO3-、SO42-(2分)

(5)Cl-(1分) 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有Cl-,否则没有。(3分)

21. (10分)

(1)14.3 (2分)

(2)BCAFED (2分)

(3)AC (2分)

(4)0.56 L(2分);0.2 mol/L(2分)

22. (12分)

(1)1 :2 (2分)

(2)① KNO3 (2分)

② 10NaN3+2KNO3 = K2O+5Na2O+16N2(2分)

③ 12.5NA (3分)

(3)1.5 mol/L(3分)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化学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589926.html

相关阅读:高中高一化学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广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化学)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练习精选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