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之水,必有其。”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化,推
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化特色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寻根祭祖活动。这种活动于
A.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说解字》认为:“宗,尊祖庙也。”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形成的基础是
A .财产 B .地域 C .信仰 D .血缘
3.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4.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6.丁丁同学在查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元代在十大行政区域之外设立了宣政院,清朝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下面是他列出的宣政院和理藩院职责的共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A.管理西藏 B.监察百官 C.管理西北军务D.实施改土归流
7.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8.清朝的时候,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上海,拒交货税,因为他不认同清朝官吏要抽取的税率,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指的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9.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
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1.下列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基本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12.有专家指出: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定都天京 D .《资政新篇》
1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先进的中
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图1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图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3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4.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6年5月24日,长沙市民李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革”时期
15.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16.1949年周恩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
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9.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
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 110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复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21.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中的“礼物”是
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2.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制度
23.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男性公民 B. 雅典妇女 C. 外邦人 D. 奴隶
24.《世界明史》说:“后,(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25.“法律条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26.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 B.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各级官职实行差额选举
27.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8.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29.第一国际的成立反映出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是
①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④出现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30.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1.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朝鲜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生出的健壮的孩子”。此话生动揭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恐怖威胁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恐怖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核武器给世界带了和平
33.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战后体现这一言论的事件是
A.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B.美国对欧洲援助计划
C.“北约”“华约”对峙D.东西两个德国的形成
34.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35.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36.1956年12月18日,日本正式加入联合国组织,成为联合国第77个成员国。加入联合国使日本“国际上的地位迎了战后外交史上最大的转机”,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日本的行动表明了其正在谋求国际地位的上升
B.日本国际地位提高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日本正在成为国际秩序的受益国
D.日本该行动表明了政治上不再追随美国
37.“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 曾经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B. 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
C. 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 将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38.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39.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40.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1.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42.在我国传统的诞生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情况,根本原因是
A.传统化的影响 B.封建制度的存在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佛教化的浸润
43.西晋陆云《答车茂安书》写道“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庾信《归田诗》有“穿渠移水碓,烧棘起田”之句,徐陵的诗中也有“烧田云色暗”、“野燎村田黑”。这些字都表明,到南朝晚期
A.火耕肥田仍是江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B.北方的精耕细作农业传到了南方
C.南方经常出现森林失火 D.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44.“女吸涧中水,男采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不能反映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45.“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4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47.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地水开凿的暗渠,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A.翻车 B.戽斗 C.耦犁 D.井渠
48.“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麻 B.棉 C. 丝 D.毛
49.《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 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D.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50.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工场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5分)
二、非选择题(25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51、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使五尺竖子引其?,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己》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①蠃蛤,不待贾而足,地?②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窳③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①果隋:据《集解》,即果?(音裸)。指瓜果。 ②同势③苟且)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汉书•食货志》引李悝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
——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什么?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普及于什么时候?(8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西汉时期楚越之地仍然保持这种耕作方式的原因是什么?(7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10分)
河北正定中学11-12学年下学期高一第2次考试
历史理科答案
答案:(1)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事情农业发达地区;汉代。(8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44635.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块模块考试历史(理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