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每小题4分,共60分)
1.“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了近代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明 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明的作用 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依据教材可知,题干中的观点是从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方面说的,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A
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21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重庆”、“准许其办工厂”可知这是日本人取得了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工厂的特权。这一特权是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取得的。
答案:C
3.《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 )
A.割占中国领土 B.允许外国人传教
C.攫取战争赔款 D.开放通商口岸
解析:本题属于比较,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A、D两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前就已经攫取的侵华特权。
答案:C
4.(2010•四川高考)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希望她制止鸦片贸易,说明他不希望战争发生,B、C与题意不符;D明显错误。
答案:A
5.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与③有关;“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与④有关。
答案:B
6.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襄公。有人评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襄。”那么,这则评论主要是针对左宗棠( )
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收复新疆 ③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为对俄谈判提供军事支持 ④击败阿古柏,夺回北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和议事”,所谓和议,是指清政府向列强妥协退让,屈辱求和。①是清政府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不存在和议的问题。
答案:D
7.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C.镇压、剿灭义和团
D.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由此可见,清政府想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答案:D
8.右图是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它所承载的历史事件( )
①发生在鸦片战争结束时
②充分地利用了自然条件重创侵略者
③以抵抗列强侵略为目标
④体现了不畏强暴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是1841年5月发生的,在牛栏岗抗击英军时“恰逢倾盆大雨”,在《申谕英人告示》中提出“杀尽尔等猪狗”等口号,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9.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反割台斗争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邓世昌牺牲在黄海海战中。
答案:B
10.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化运动中
解析: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其中“灭洋”不仅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反对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明,所以带有笼统排外色彩。鲁迅描述的现象也是盲目排外,与义和团运动相符合,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11.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当日,人们从该报了解到的新闻可能有( )
A.南京大屠杀 B.中共七大召开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
解析: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底。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故本题选A。
答案:A
12. 童谣也能证史。现年80岁的杨老先生年少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中写道:“新年到,放鞭炮,嘣嘣,嘣嘣,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重要!”这首童谣写的时期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本题需要细心地提炼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一个是根据时间进行判断,杨老先生出生时间,可以排除A、C两项;另外也可根据材料中的“国仇”等说法判断为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13.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D项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扶植傀儡政权的事实。
答案:D
14.(2010•天津高考)《大公报》载说:“几千年,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意识的增强,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可知,这与抗战全面爆发有关,C正确;A与题干无关,排除;由“亡国灭种的危机”可以排除B、D。
答案:C
15.右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解释:从材料内容“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说明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
16.下列材料:
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图一、图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旅顺制造大屠杀惨案,杀害和平居民造成的惨景。在这场屠杀中全城1.8万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被屠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据说还是为了叫他们埋藏尸体才得以保全的。图三是电影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大火中,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顿时成为一片废墟。图四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洗劫北京城的场景。在这场洗劫中,联军统帅瓦德西亲自指挥从钦天监掠得17世纪制作的古天仪器运往德国;翰林院《永乐大典》等46 000多册古籍也被洗劫一空。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了列强侵华的什么罪行?这次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8分)
(2)图三、图四反映了列强侵华的什么罪行?图四所示的战争及其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给中华民族带什么影响?(10分)
解析:本题考查阐释历史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题目通过四幅图片,侧重考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危害,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史实,从而得出列强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危机始终存在的根的认识。
答案:(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8分)
(2)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明遗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战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重。(10分)
17.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定了一系列事变,不断扩大侵华规模。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后,各界人民进行了哪些抗日救亡运动?(6分)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是如何合作抗日的?(8分)
(3)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近几年许多考题是高起点,低落点,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答案:(1)变化: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青年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6分)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如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8分)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8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34874.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块模块考试历史(理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
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