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分钟 满分:150 分命题人 吴彩霞 审题人 马正扬 备课组长 李新霞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bì) 袅娜(nuó) 着衣(zhuó) 流觞曲水(shān?)B. 禊事(xì) 须臾(yú) 蜷缩(quán) 冯虚御风(pín?)C. 樊笼(fán) 赎罪(shú) 愀然(qiǎo) 义愤填膺(yīn?)D. 横槊(shù) 霎时(shà) 蓊郁(wěn?) 青青子衿(jīn?)1.D /横槊(shùo) 青青子衿(j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落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令人满意。与语境中“但遗憾的是”和“连负三场”相矛盾。A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B奔走呼号:为寻求援助而奔走呼吁。D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倾倒”可,“使……征服”不可。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5.C(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其间他先后两次游览了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B.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多年。《故都的秋》中描绘了北平独特的秋景。C.巴金的《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的主要线索,讲述了高家三兄弟觉慧、觉新、觉民的不同遭遇。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雨果的作品,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6.D/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二、填空题(每句两空,每空1分,共8分)7.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⑴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⑵ 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⑶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⑷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⑵食野之苹/鼓瑟吹笙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亦犹今之视昔 ⑷侣鱼虾而友举匏樽以相属节选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记 A.C.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1.A/以:词,。B;C其:D于:介词,上句译为“在……方面”;下句译为“到”。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3分)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⑥12.B/②写前洞;⑤写“我”还有力量游历,火把还足够照明;⑥写华山洞命名的原因。1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A. 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B. 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C. 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D.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13.C/“批评了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文中没有依据。14.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译文: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译文: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译文: 14.⑴探询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历的人也不能穷尽。(计分点:问、深、穷、)⑵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因而没能穷尽游洞的快乐。(计分点:亦、随、极)⑶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 ?)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 ? ?)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了。15.填在上文括号中的词语与课文一致的一项( )(3分)A.田田 装点 密密 ? ?风采B.层层 点缀 紧紧 ? ?风采C.田田 点缀 密密 ? ?风致D.层层 装点 紧紧 ? ?风致15.答案:C16.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无一“月”字,却处处写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月光中,散发奇异光彩,二者的情态都是在月色映射下形成。B.文中既写了荷叶的姿态,又写了荷花的色泽和香味。为了表现荷香似有似无,时断时续的特点,作者运用了通感手法。C.文段在描写月下荷塘时,既写了荷塘的静态美,又写了荷塘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D.作者面对如此美景,无比欣喜,因而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直接抒发了对月下荷塘之美的热爱。16.答案:D(应是淡淡的喜悦之情,而没有“淋漓尽致”,而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7.文段描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静静”是指水安静地缓缓地流动;“脉脉”本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1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用“脉脉”来形容流水,写出了流水无声却好像有情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同时衬托出荷叶的柔美风韵(1分)。18.文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荷花怎样的特点,请逐句赏析之。(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博喻)的修辞手法。(2分)“如明珠”侧重于表现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润泽的特点;“如星星” 侧重于表现绿叶衬托下的花朵时隐时现的情状;“如美人” 侧重于表现荷花洁净朦胧的美质。(1句1分)季羡林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能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湖南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332939.html
相关阅读:江西省乐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
2019学年高一寒假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高一语文竞赛试卷